经前期综合征一篇小型综述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是一种反复、中至重度的情感、躯体和行为症状为特征的,严重印象患者的工作和个人生活,在月经周期黄体期出现,并在月经期结束的疾病。经前期焦虑障碍(Premenstrualdysphoricdisorder,PMDD)则是一种严重失去行为能力的状态,严重影响个人关系和职业活动。PMS发生于30%-40%的育龄期女性,而PMDD的发生仅占3%-8%。本篇综述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这一疾病进行了系统总结,协助妇科医生改善PMS患者生活质量。

1

病因

PMS病因不明,但是其与卵巢激素水平相关联。PMS患者对于月经周期正常激素水平的变化过度敏感。通过抑制排卵的治疗,或妊娠,或绝经,PMS症状都能够得到改善。这就是强有力的证明了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然而,卵巢功能对于PMS症状的起始、出现和缓解的确切作用还有待明确。ESR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和PMDD相关。此外,神经递质的稳定性,例如运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下调5-羟色胺和GABA能够改善经前期症状。这说明这些神经递质在经前期症状中起重要作用。

2

临床表现

PMS症状在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中表现轻到重度不等。常见症状可分为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生理症状包括疲劳、水肿、乳房胀、头疼、体重增加、躯体疼痛和肢端肿胀。情绪和行为症状包括易怒、紧张、情绪波动、伤心、失落、注意力下降、嗜睡/失眠和日常活动拖沓等。PMDD则指严重的PMS,主要是情绪症状占主导地位。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日至2周。通常在月经前1周恶化并在月经前2天达到高峰,排卵前一般均可完全缓解。国际经前期紊乱协会将经前期紊乱分为两类:核心PMD和变异PMD,前者指临床特征典型地与自发排卵月经周期相关,后者包括经前期症状加重、发生于非排卵卵巢活动期的症状,在月经期消失的症状和黄体酮诱导的症状。

3

诊断

为满足PMS的诊断,症状必须在黄体期出现,并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消失。前瞻性的手机症状和临床信息要比回顾性的回访有优势。问题程度的日常记录是PMS明确诊断必需的。记录表用于记录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情绪和生理症状的频率和强度。要求患者的连续的2个月内在无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前瞻性记录她们的症状。临床医生根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做出决策,这些症状通常开始于月经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症状循环变化并且在月经开始后1-2天消失。症状日记在治疗后需要继续以便观察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情况。The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对PMS的诊断制定了一个原则,即PMS症状在月经周期第4天缓解,并不会在月经周期第13天以前复发,需排除患者进行任何药物治疗、激素摄入、饮酒或社会经济性能残疾。除症状日记给PMS诊断提供信息外,一些实验室数据也能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甲减能够表现为PMS的症状。全血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能够排除贫血和电解质失衡。偏头痛、哮喘、癫痫、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月经前期可能恶化,需注意鉴别。

4

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确,PMS的治疗目标以缓解症状为主,应体现个体化原则。总的说来,治疗可以分为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认知行为治疗,在此不赘述。药物治疗赘述如下:(1)西洋牡荆(牡荆),这是一种水果提取物,是唯一一种认为能够控制PMS相关情绪波动和易怒症状的草药。牡荆提取物可能能够降低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的表达水平,其次它还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连续6个月在月经前6天服用40滴牡荆可以显著降低多种不同的PMS症状。牡荆和氟西汀联合使用对于PMDD有协同益处。(2)复方口服避孕药。许多研究均证实COCs在治疗PMS上有持续且满意的效果。新的研究说明含有0.02mg乙炔雌二醇和3mg屈螺酮的COCs(24天激素片+4天激素失活片)能够有效改善PMDD症状。年,FDA批准含有0.02mg乙炔雌二醇和3mg屈螺酮的COCs用于治疗PMDD。这种24/4的COC成分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稳定激素水平从而改善PMS患者生理和情绪症状,并且减少撤退出血的副反应。服用7天激素失活片COCs的女性在这7天内激素相关症状加重,因此,具有较少激素失活片的COCs能够减少这些症状。(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许多研究建议SSRIs可作为治疗主要以情绪症状为主的PMS的一线药物。一项研究表面SSRIs治疗组的PMS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0%-90%VS30%-40%)。一项SSRI系统回顾中,在整个月经周期连续服药效果好于仅在黄体期服药。但在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中又认为这两种服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4)其他精神药物。低剂量氯米帕明(一种三环抗抑郁药)对于PMS有效。对于以易怒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苯二氮卓可以考虑。但这些药物在和SSRIs合用时,对PMS的治疗效果是下降的。(5)GnRHa。一篇meta分析报道GnRHa在改善PMS症状的OR值为8.66。GnRHa在治疗PMS患者的生理症状效果优于心理症状。然而GnRHa的应用会引起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激素的反向添加能够缓解这些副作用。最后,还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PMS最后选择的方案,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年龄、生育要求和生活治疗。在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雌激素的替代是需要的;若仅切除双附件,则需要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药物替代。

5

评论

PMS是一种在黄体期出现卵泡期消失的反复发生的情绪和生理症状。PMS病因不明,但生物学假说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调节失调和黄体期后期内源性神经递质活性紊乱。PMS阶梯式的治疗是基于症状的类型和程度而决定的;COCs是目前可以考虑的作为一线治疗的妇科医疗方式。

文献引自:RyuA,KimT-H.Premenstrualsyndrome:Aminireview.Maturitas.;82(4):-.

作者:尹婕博士

单位:医院

来源:协和妇产科文献月报(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3780.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