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三甲医院应知应会小课堂六期回顾

经过六期的小课堂学习,我们已吧重点内容学习完毕。应院里要求,我们的小课堂还会继续,今天我们来复习下之前所学内容。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分级:(一)警告事件:是指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三)未造成后果的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危急值————定义: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报告范围:(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7、超声发现:①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⑦大面积心肌坏死;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三)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检验项目生命警戒低值生命警戒高值Creatinine,SerumCr血清肌酐----μmol/L;Glucose,Serum成人空腹血糖2.8mmol/L25mmol/L新生儿空腹血糖1.7mmol/L;Potassium,SerumK血清钾2.7mmol/L6.0mmol/L;Sodium,SerumNa血清钠mmol/Lmmol/L;CalciumCa血清钙1.7mmol/L3.3mmol/L;ArterialBloodGases血气pH:7.07.6;pCO2:20mmHg70mmHg;pO2:50mmHg;HemoglobinHg血红蛋白50g/L;WBC(血液病、放化疗患者)白血球0.5×.0×10WBC(其他患者)白血球1×10/L40.0×10Platelets(血液病、放化疗患者);血小板10×10/L;Platelets(其他患者)血小板30×10/L×10;ProthrombinTime(PT)血凝时间----35秒INR(口服华法林)----3.5APTT----秒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上报时限: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上报部门:我院医务科,医务科如实汇报分管副院长、院长,经院长批示后,经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十三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

2、、、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4、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绿色通道的程序

1、对于符合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办公时间经报告医务科后由急诊科主任或护士长签署《绿色通道通知单》,非办公班时间经报告行政总值班后由值班医师签署《通知单》。

2、《通知单》一式三份,急诊收费、医务科和急诊科各留一份。处方、检查申请单上应加盖《医院绿色通道》专用章。病人家属凭《通知单》到急诊收费处办理挂账手续,家属凭处方、检查申请单接受检查,领取药物。

3、《通知单》作为医药费的结算凭证,病人转入病房由急诊收费处协助病人家属结账,将《通知单》转入住院登记处,出院时一并结账。处方及检查单分别在药房和医技科室保存。

4、对于“绿色通道”病人,应在急诊科抢救一个阶段后或转入住院时,及时追缴相关费用。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继续挂帐,必须经分管院长审批。否则按欠费的有关规定执行。

死亡病例讨论时限要求:

3.1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1周内进行讨论;

3.2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讨论,但不迟于2周。

非计划再手术的定义: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施行再次手术;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病案保持时限:住院病案原则上应永久保存,按照相关规定保存期限30年。留观病案保存期限15年。

手卫生定义: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是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院感科,并领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表并填写,相关科室需进行跟踪调查、随访。

4根据暴露级别,决定是否进行预防用药。

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垃圾即医疗废物(Medicalwaste),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垃圾的分类: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垃圾。

急诊分诊标识:急诊分诊通常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

1红色表示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

2黄色表示病情重需要尽快救治;

3绿色表示病情一般可以暂缓处理;

4黑色表示已死亡。

医院感染防控组织体系:

感染管理委员会(一级)感染管理科(二级)科室感控小组(三级)。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获得的感染。标准界定为病人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1.某科室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暴发的界定为发生3例以上相同症候群、怀疑同源的感染病例。

2.报告流程: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科室应立即报告(医务部、院感办、护理部)

3.处置预案:暂时停止收治病人,科室积极救治患者,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防控措施:1.登记交接、病人宣教;2.单间或床旁接触隔离,标识公告;3.单独使用诊疗器具;4.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产品;5.落实手卫生与日消毒措施;6.标准防护用品配置与合理使用(隔离衣不出门,床旁配备手消剂);7.病原学检测跟踪;8.优化抗感染治疗。

手卫生管理:

1.目的:降低与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2.意义: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

3.种类: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4.方法:六步洗手法,必要时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5.指征:“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6.原则: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与速干消的使用原则:

无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消。有污染时必须洗手。94、手卫生标准: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医疗废物处置原则:分类收集、定点存贮、交接登记、按时转运。

化学性废物处置原则:

水溶性化学性废物直接倾倒稀释外排;脂溶性废物密闭容器收集交运。

我院病历质量评价单项否决项目(单项否决每项扣10分)

1.无入院记录,或入院记录未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或非执业医师书写入院记录

2.首次病程记录未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3.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未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4.疑难或危重病例一周无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5.无会诊意见或未在发出申请后48小时内完成

6.无有创检查(治疗)操作记录或未在操作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

7.抢救记录、抢救医嘱未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

8.无死亡抢救记录(放弃抢救除外)

9.无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阶段小结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0.交班与接班记录,转出与转入记录雷同

11.择期中等以上手术无术前讨论记录

12.无麻醉记录

13.无手术记录或未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完成

14.缺出院(或死亡)记录或未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15.缺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16.手术、麻醉、输血及有创操作病例无患者签名的知情同意书

17.放弃抢救无患者法定代理人签署意见并签名的医疗文书

18.缺出院(或死亡)记录或未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19.缺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20.放弃抢救无患者法定代理人签署意见并签名的医疗文书

取血流程:

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签字→血液带离输血科(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

1信息传递与接受方面

1.1传递与接受错误、延迟、不准确

1.2错误信息/或传递错误

2治疗方面:患者选择、部位选择、器材选择错误等

3方法/技术方面:体位、程序错误、灭菌/消毒错误等

4.药品调剂分发方面:给药错误、重复发药、配伍禁忌拿错处方;用药速度错误;发药时错误告知患者;血液制剂ABO不符合;异物混入;细菌污染;药品丢失等

5.输血方面:输血前检验项目未执行、未输入、血型错误、配型错误、输错患者、放射线照射错误、记录错误

6.器械使用方面:设置错误、条件设置错误、故障或修理状态、漏电/触电、未接地、未定期检修、违反操作规程及其它

7.导管操作方面:导管脱落或断裂连接错误、导管闭塞导管内异物混入空气其它

8.医学技术检查方面:患者识别错误、方法/技巧错误、有禁忌症,标本采集时机错误、标本采集储存错误、采集标本破损、丢失、不合格;图像编码错误、结果传递错误、结果未报告、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病情意外变化、无应急抢救药械、未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及其它

9.基础护理方面:摔倒坠床误吸误咽误食;控制医嘱不执行、约束固定后未做到观察病情未通告而先行动;患者自动出院/留宿院外;未告知院方的其它行动

10.营养与饮食方面:饮食类别错误、未按医嘱用餐/禁食/禁水、给食错误等

11.物品运送方面:延迟、丢失、破损;品种规格错误等

12放射安全方面:放射线泄漏、未行防护、误照射等

13.诊疗记录方面:记录丢失应记录而未记录记录内容失实、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

14.知情同意方面:知情告知存在各种缺陷

15.设备设施方面:停止运行、故障、损坏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Ⅰ、Ⅱ级事件当事科室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部或医务科、质量控制办。

2Ⅲ、Ⅳ级事件→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部或医务科、质量控制科。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奖励措施

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对虽已报告,但事件造成纠纷或事故的科室取消奖励。

术后注意事项

1巡回护士术毕提前15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患者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2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开具术后医嘱,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录。

3破坏性较大手术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原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

4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患者,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

5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患者。

6麻醉医生术后至少随访患者一次,并记录。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

1轻度反应:患者在输血数分钟内出现皮疹、荨麻疹伴有皮肤瘙痒→减慢输注血液制品速度→抗组胺药→如30min内无改善或有恶化→按中重度反应处理;

2中重度反应:

输血制品30-60min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抗组胺药→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分析;

若出现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皮质类固醇药物→恶化→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

3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如下:

3.1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发热、寒战、低血压休克、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头痛、烦躁、腰背疼痛、少尿、血红蛋白尿、DIC。→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浓度面罩吸氧、循环支持、强心剂及升压药支持血循环及预防肾功能衰竭。监测凝血状态,预防及纠正DIC;核查血液标签及送检样本: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输血科和检验部门。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抗体,并进行血气分析、尿潜血、血红蛋白尿及胆红素水平检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静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

3.2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表现为突起高热、寒战和低血压。立刻停止输注→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所输血液行涂片染色检查;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发生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3.3液体超负荷:输血速度过快引发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对此类患者应减慢输血速度。

3.4过敏性休克:典型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呼吸窘迫,患者常焦躁不安。处理:立即停止输注;应用抗组胺药物;皮下或静注0.1%肾上腺素。

3.5输血相关性肺损伤: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4小时发病,表现为快速的呼吸衰竭,肺部X线检查见弥漫性阴影。处理:停止输血,纠正缺氧,应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表面活性剂。

临床用血分级申请(依据年新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用血申请根据申请用血量由相应级别职称人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向输血科提交输血申请单。

1.一次申请备血量少于ml(或红细胞4U)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须经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核批准。

2.一次申请备血量大于ml(或红细胞4U),小于0ml(或红细胞8U)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须经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审核批准。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大于或等于0ml(或红细胞8U)的,须由主治医师申请,并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由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医院总值班审批)。

4.以上3条不适用于急救用血。紧急情况下可口头或电话向输血科主任或医务科申请大量用血,事后补办大量用血申请审批手续。

我院愿景

成为南疆地区最大、最强,阿克苏地区第一、全兵团第一、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专科特色突出的医院。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1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