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生来说,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道路,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点,这使得许多考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考生就难以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可能导致高考失败。
一、做好考前心理准备
调整好心态,搞好最后的冲刺,从容步入考场,从容应考十分重要。考前的心理准备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必胜信心
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了,复习过的知识多了,这时候考生反而会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紧张。这时候应该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最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或“我是行的,尽管过去的成绩不怎么样,但高考时一定会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常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树立信心,有效地消除对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⒉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心理,而这种心理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过多考虑自己考好了会怎么样,考不好又会怎么样,就会在考试中患得患失。一旦遇到难题就会担心自己解答不出来,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使得思维因恐慌变得混乱,造成容易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学生应该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去在乎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⒊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
进入高三后,学生一般都会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家长和老师也会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自己高要求,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脱离了客观实际,则会适得其反。在这最后的阶段里,还会有一些测验与模拟考试,学生应根据自己前一两次考试成绩来给自己确定期望值。期望值不能定得过高,定高了,在考试时感觉总是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定得合适,考试时就容易感觉达到了,从而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增强信心。
⒋学会体验成功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每当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就应该好好地体验一下成功感,这样就能够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对自己更有信心。在考场上遇到难题紧张起来时,体验一下自己过去的成功感,就能放松紧张的心理,把平时没有发挥的潜能挖掘出来,获得考试的成功。
⒌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在考试中,任何难以预料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有时可能是这科试卷的难度不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抓对了,感到很容易;有时可能是这科的难度特别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把握得不够好。碰到前一种情况,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被兴奋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你感觉容易,别人也会容易的;碰到后一种情况,也不要紧张恐慌,垂头丧气。高考录取属于选拔考试,看的是相对成绩。要知道,你感觉难,别人也感到难的。不管试题是难还是容易,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考下去,只要发挥出了自己正常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成功。
二、调整“应考心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我们广大的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得好坏,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考的结果。
⒈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晕,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来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学生不是少数,而是占到相当的比例。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不紧张反而容易大意失荆州。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和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应设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⒉“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学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考得比较好,发挥得相当出色,超水平发挥;而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差,甚至还相当好,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很不理想,甚至有人一落千丈。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是对“应考心理”的最好检验。
⒊不良“应考心理”的防治
⑴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考生应该认识到:考试只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重在平时学习能力的提高,“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金榜题名”的人确实是光荣的,但“名落孙山”的人也并非就是“不光荣”的。今天的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即使考场上发生了失误,但只要你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⑵培养良好的“应考心理”
由于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智力、技能的检测,同时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验,因此,围绕考试而进行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紧张的心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考生良好的“应考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老师除了使考生具有对考试的自信心以外,还要指导考生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补充;睡眠充足,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