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一次,请远离猝死危险

作者:赖晓宇张海晴

作者简介:赖晓宇,副主任医师,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曾主持惠州市科技局医学科技立项2项,06年卫生部授予“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16年参加全国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获“个人总成绩一等奖”,发表科技核心论文5篇。

导读:

近年来青年医生猝死事件频发,一次又一次刺痛了人们的心灵,猝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就像一个恶魔随时伺机夺走我们的生命。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之余也在反思作为具备医学知识的医务人员为何也屡屡成为它的猎物?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又是哪些?我们如何才能识别猝死?如何预防

何为猝死,猝死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据调查显示,我国约80%的白领处于过劳状态,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人群中,95.7%的人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约80%为心源性猝死。慢性疲劳应激与青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遗传基因相关的节律紊乱(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儿茶酚胺相关性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如应激性心肌病)等密切相关。

2

容易猝死的十大危险职业

1.广告设计师:经常加班加点,生活无规律。

2.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精神、心理压力大。

3.网店老板:几乎24小时工作。

4.IT工程师:长时间固定姿势久坐不动面对电脑。

5.媒体人士:跟着新闻转,经常加班。

6.警察:加班,抽烟提神,精神压力大。

7.长期三班倒人员:生活作息紊乱,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动作。

8.莘莘学子: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9.演艺明星:日夜颠倒,作息紊乱,很多严重失眠,靠药物维持睡眠。

10.运动员:超负荷的运动使身体不堪重负。

慢性疲劳应激是青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心源性猝死呈年轻化趋势。很多年青人长期处于机体疲劳精神压抑的慢性疲劳应激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使得年青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线粒体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导致一系列心肌离子通道变化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最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

猝死发生前有征兆吗?

猝死是突发情况,但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健康人发生的心源性猝死中,有25~50%的人会有先兆症状,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了心脏病发作的七大危险信号:

1、心前区、肩颈臂疼痛

约有一半的人在猝死前出现过心前区疼痛症状,时伴有呼吸急促,并且,93%的人在猝死前的24小时内,有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此外还要警惕心肌缺血时,不典型症状如肩颈、下颌、手臂等疼痛。

2、胃痛恶心:没有胃病却经常胃痛

如果没有任何缘由出现持续不长的胃痛等胃肠不适,及时休息可以缓解,但一直反复出现,也需要考虑是否有心脏的问题。

3、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

长期睡眠不足,睡梦中常被憋醒,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夜间猝死风险。

4、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

近期经常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不规律的心跳都在提醒是否有心脏病的可能。

5、长期反复性过度出汗

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突然大汗淋漓,且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反复出现,可能是心脏疾病发作前释放的一个信号,要格外引起注意。

6、呼吸短促:头晕、深呼吸困难

当经常感到头晕,深呼吸困难时,不光需要考虑肺的问题。一般认为,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可能是心脏疾病发作前的第一信号。

7、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累

不明原因经常感觉疲惫不堪,四肢沉重,或伴有胸闷,胸痛也可能是心脏问题发出的预警。

面对超负荷工作,

猝死的威胁,

我们该怎样预防

1、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全面身体检查

重点要排查是否有隐藏的心血管疾患,全面了解身体状况减少猝死风险。普通心电图筛查是目前较为有效而经济的筛查手段.﹙心电图对于包括长QT综合征、预激综合症、肥厚型心肌病和Brugada综合征都是一种敏感和有效的筛查手段。﹚如果有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

2、科学饮食均衡营养

提倡每天“吃十个网球”的饮食原则,即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两个网球的主食,保证三个网球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的蔬菜。

3、坚持科学合理运动

根据体检结果,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每周保持有氧运动总时间2到3个小时每次运动最好达到30至40分钟,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消除疲劳。还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

戒烟戒酒、尽量不要熬夜,避免久坐不动。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午睡,每次20到30分钟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5、情绪管理

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遇到不悦时多和家人及朋友交流、沟通,释放不良情绪。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6、发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切不可“忍一忍”和“拖一拖”。要对潜在的慢性病做到全面的检查和正规的治疗,做到自己的健康心中有数。

也许您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也许您是为了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但生命只有一次,为了自身健康及家庭幸福,请远离猝死危险!

资料参考:

1.韩国鑫,李朔朔,朱海燕.慢性疲劳应激与青年人心源性猝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6(4):-.DOI:10./cma.j.issn.-..04.

2.《生命时报》

3.《健康时报》

往期精彩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
北京市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8504.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