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扇门背后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坦普·葛兰汀第一次知道坦普·葛兰汀的名字,是源于在看的2本有关自闭症儿童的书,《这世界唯一的你:自闭症人士独特行为背后的真相》和《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的案例中都有提到过她。为了更深的了解坦普,了解她传奇的一生,我特意去看了她的演讲,并找到了这部以坦普为原型改编的电影《自闭历程》。《自闭历程》又名《星星的孩子》。是一部自传电影,根据自幼患有自闭症的美国动物科学家、畜牧学博士——坦普·葛兰汀的个人自传改编的,讲述了坦普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影片由导演米克·杰克逊执导,克莱儿·丹妮丝主演。于年2月6日上映,由于葛兰汀的故事和人生经历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好评如潮,特别是那句“你只是与众不同,但不比别人差”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影片获得了第68届金球奖提名及第11届美国电影学会奖年度佳剧。女主演克莱尔因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金球奖及艾美奖。豆瓣评分至今保持8.9的高分,足以看出这部自传电影的魅力所在。整部电影剧情很简单,没有较大的矛盾冲突和反转,但因为取材来自真实人物,所以更能触动人心。坦普·葛兰汀可能是全世界最广为人知的自闭人士,她是动物学教授,关于自闭话题的演讲成就非凡。坦普四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母亲尝试多种方法让坦普开口讲话。为了让坦普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妈妈忍痛送她去一家寄宿学校念书。在这里,坦普认识了开启她天赋大门的恩师卡罗尔博士。在恩师的帮助下,坦普顺利考入了大学。上大学前的暑假,坦普来到姨妈家的农场度假。自此,坦普对畜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里坦普制作“挤压机器”来平复紧张情绪。毕业后,坦普继续从事畜牧业的研究学习,设计出大大提高屠宰率且更为人道的屠宰方式。坦普以她独有的方式去认知世界,“向畜生一样的思考”,在自闭症研讨会上坦普大声的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部好电影之所以伟大,就是无论你是谁,你总能在其中找到打动你的那个点,它会让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想要与它产生交集、碰撞和共鸣。所有的母亲,观看这部影片的角度和所受到的感动都是一样的。养育一个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深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是需要父母付出毕生的精力。每个幸福而有所成就的孩子,一路走来,除了需要信念的支撑,肯定还有爱的相伴。坦普从小是一个自闭儿童,她能够一步一步的走过来,最终成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动物科学家,这条路显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因为在她的身边,有母亲极致的耐心与付出,有姨妈的尊重与理解,有老师的鼓励与指引,有盲人室友的善解人意和她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才共同促进了现在的坦普·葛兰汀和她传奇的一生。影片《自闭历程》为什么会感动到那么多的人?坦普从自闭患儿到科学家,成就她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视自闭症患者?我们是不是该有所反思?所以文中我会从4个角度来解读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和一些人生反思。一、伟大的爱。不幸的坦普却拥有最伟大的爱1、坦普来自母亲的爱坦普是个传奇,她有着看起来不同常人的特殊天赋,但她不是天才。她四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这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医学上对这类病有个专属名词,叫做“阿斯伯格综合征”。她拒绝说话,拒绝与人接触,周边一切的事物对坦普而言都是抽象而又扭曲的,这让坦普的内心慌乱不安,她不会表达自己,只会尖叫。紧张的时候抖脚,激动的时候语速飞快,高兴的时候放声大笑,她似乎把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一个世界里。影片中,母亲教坦普认识字母的过程,是让人崩溃的,不管母亲多么用心,多么努力,一遍又一遍,坦普都毫无反应,且无动于衷,她的专注力永远是在其它地方。在学校,当坦普不被同学理解还遭同学嘲笑时,情绪失控的坦普只有选择用暴力来解决。因此,坦普遭到了学校的退学,这一切,对于一个母亲来说都是非常煎熬且痛苦的。坦普的母亲,一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深深爱着坦普,从来就未曾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女儿。坦普到了上高中的年纪,母亲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把她送往“特殊学校”,而是让她选择了一所寄宿高中。暑假期间,没有让坦普长期呆在“安全区”中,而是送去姨妈的农场,母亲明白,过度保护并不是真正的爱,她没有选择将坦普保护在自己身边,而是推着她去探索和认识外面的世界。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父母应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孩子生命的‘’刀”更锋利些,应该坚决摆脱“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正是因为妈妈的爱,对坦普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的温暖和鼓励,才让坦普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才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的诞生。心理学家说,有爱就有奇迹。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塑造的,只要我们多点耐心,让爱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力量,即便是顽石也会被塑造出各种美幻的形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善于爱孩子,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在这里,我也想起了另一位同样伟大的母亲,我国非常著名的主持人、演员倪萍老师,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事业是成功的,可作为一个母亲,她是不幸的,倪萍在40岁的高龄生下儿子虎子,可儿子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为了儿子,倪萍辞去了风光的主持人工作,带儿子去美国求医,更不幸的是,丈夫在儿子生病的第六年毅然和她离婚,而且没有留下一分赡养费。没有了经济来源的倪萍,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病,她不再是一个镜头下风光靓丽的名主持,只是一个为了儿子的普通妈妈。在她很无助,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的姥姥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姥姥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你要是救不了孩子,那谁也救不了他了。”好在,历经艰难而漫长的12年,靠着爱和温暖,靠彼此给与的信心和力量,靠母爱的不离不弃,儿子康复了。2、坦普来自姨妈的爱现实中的坦普·葛兰汀经常这样来描述她的情绪生活:“我的主要情绪是,而且一直是恐惧。”一个长期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是多么的绝望。所以,能够在生活中为我们的情绪寻找到缓解的出口,那么,遇到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暑假,坦普被母亲送去姨妈的农场,正是姨妈的尊重和理解,姨妈对她的聆听、观察和留心,让她非常幸运的找到了缓解情绪的渠道。在姨妈的农场里,她整天接触牲畜和机械,她过得很开心。她还看到给牛羊解压用的挤压器,使用后发现对自己也有作用。坦普不知道情绪是怎么样的,姨妈就用相机把她的喜怒哀乐照下来,一张一张告诉她,让她知道情绪是怎么变化的。除了母亲,姨妈也是最爱她的一个至亲,姨妈尊重和理解她,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姨妈对她的爱也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她获得更大的精神上的自由,她可以和牛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她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人会嘲笑她,她是快乐和幸福的。3、坦普来自老师卡罗尔博士的爱坦普在寄宿学校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老师卡罗尔博士,是卡罗尔发现坦普身上有过人的视觉思考的才能,还申请把这个别人都不愿意管的学生交给自己。卡罗尔不仅挖掘出了坦普身上的才能,还教会了坦普很多事情。卡罗尔告诉她把死去的人和动物最美好的样子记住,这样他们就活在了心里。在卡罗尔生病去世后,坦普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伤,她想起了卡罗尔教会她如何看待死亡,她把自己身上最喜欢的牛的图案勋章放在卡罗尔身上,然后努力记住卡罗尔的样子。卡罗尔还告诉她,面对未知,就把它想象成一道门,门后会看到崭新的世界,这些都影响了坦普的一生。坦普在日益进步,卡罗尔认为,坦普应该去大学获得更大的成就,只要她充分发挥天赋,就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大学。坦普也如老师所愿,进入了大学,后来坦普在大学顺利毕业,还攻读畜牧业专业的的硕士学位,再后来的坦普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究畜牧和机械上,最终成为了一个动物科学家。恩师卡罗尔博士对坦普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如一盏灯塔,指引着坦普向前。小米酱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看完《自闭历程》,卡罗尔博士对坦普的知遇之恩,对坦普的爱和付出让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这让我想起相同题材的经典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有读写障碍的8岁男孩与美术老师的故事,伊夏和坦普一样,内心纯真充满梦想,他们是想法丰富多彩,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样也遭受了外界对他们的不理解、否定、打击和嘲笑。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最终,伊夏因为尼克老师的帮助回归了正常生活,并爱上了绘画,坦普因为老师的帮助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动物科学家。很多像伊夏和坦普一样的孩子都在渴望遇到那个可以挖掘天赋、启迪心灵的人。4、坦普来自盲人室友的友情暑假后,坦普来到大学,坦普在大学的新室友是位盲人,她温和、善解人意,挺喜欢坦普的的性格,她不介意坦普怪异的行为,也不反对她摆放挤压装置。她们一个用图像看世界,一个用声音听世界,反复命运安排的互补一样,或许是因为不同常人的缺失,使得从不让人主动接触自己的坦普对新室友放下戒备,同意她主动挽着自己的胳膊一起去看去听这个世界。她们的共同经历,让她们彼此理解,惺惺相惜,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这让坦普坦普第一次有了可以谈心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在坦普的人生旅途中,母亲、姨妈、老师、室友都是她生命中真正的财富,正因为有了她们帮助和关爱,才改变了坦普的一生,有了她们,坦普才从不幸变成了幸运。在坦普的生命中她们缺一不可。二、所有的成就,来自坚强的信念一切皆有可能,而信念是创造无限可能的源泉。坚定的信念是潜能的“引爆器”,人之所以能绝处逢生,就是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心理学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你的信念。经典中告诉我们说:“一切东西,只要你带着坚定的信念请求,就一定会得到。”相信是一种追求幸福最简单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期待,只要有强烈的和坚定的信念,你就会拥有一切。1、母亲的信念任何时候,坦普的母亲都没有绝望,在任何困境下都没有放弃。母亲坚信:“你只是与众不同,而不是差于别人。”也是这股信念,陪伴着坦普勇敢前行。身为人母,她不希望女儿就这么度过一生,她坚信自己能挽救女儿,但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痛苦。她不能对完全不配合的女儿发脾气,还得让无法与人沟通的女儿与她互动。2、老师的信念卡罗尔老师会在她想退缩的时候告诉她前行的道理:“这是一扇门,你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穿过它,所有的门都通向新世界。”这个“门”,影响了坦普的一生。在电影中,这个门的镜头多次出现,面对困难和恐惧时的“门”,现实中,呈现在脑海中门头上悬着一把随时会落下斧头的自动门,都是她要通往新生活、新世界的必经之路。正如卡罗尔所愿,坦普从不抱怨,从不怀疑,努力、勇敢的一次又一次的推开了通往成功的一扇扇“门”。3、自己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是潜能的“引爆器”。你相信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你的内心期待什么就能成就什么。母亲、老师,每一个爱她的人,所传递给她的信念,也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她坚信:“我也是宇宙的孩子,不比草木和星辰卑微。”她坚信:“我与众不同,但我不比别人差。”她坚信:“所有的门都通向新世界。”她坚信:“自然是冷酷的,但我们不必如此。”坦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自闭儿童,一个遭人嘲笑的“傻瓜”,能逆袭成为一个动物学教授,并到全世界各地演讲,靠的不是所谓的天赋,也不是奇迹。在TED的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坦普,实在让人无法相信,这是那个4岁都不会讲话的自闭儿童吗?坦普在她的演讲中说道:“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和心智。假如环境有利的话,自闭症患者往往可以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而假如我们周遭的人对他们缺乏理解的话,即使是爱因斯坦(假如他生活在今天,肯定会认为得了自闭症)也会被埋没。”美国十大励志好书畅销榜第一名《信念:相信是万能的开始》就向我们讲述了信念所能带给我们的巨大能量:很多时候,奇迹不会在你身上发生,仅仅是因为你不相信它会到来。请保持相信15秒,信念便会和愿望产生共振;保持相信一分钟,信念会开启内心能量的大门,幸福和成功便款步而来。信念一旦确立以后,就会给主体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和原则性、坚韧性。因此,具有坚定信念的人,能够为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并且能激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自闭历程》中,母亲、老师和坦普·葛兰汀他们都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这些信念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助力坦普,成就了坦普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最终梦想,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三、我们要正视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1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