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台雪超近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压力倍增。为应对急救和重症病例高峰的到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院多措并举,通过人员物资统一调配、打通内科外科界限,打通急门诊界限,启用综合病房机制等,畅通绿色通道,集全院之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全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打通科室病区界限,启用综合病房机制“医生快来!”12月29日,一声呼喊响彻病房,声音来自刚从急诊留观区转入综合病房的患者家属,一场生死时速的大抢救就此开场。患者是一名60岁女性,突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两天后,出现高热、胸闷等症状,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大片磨玻璃阴影。患者收入病房后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青大附院的医护协同抢救5个小时,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拉回,而后送入监护室等待进一步的治疗。此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中患者之所以能够平安脱险,除了有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综合病房开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据了解,目前,青大附院打破内科外科界限,专业科室进行合并,组建了内科/重症医师+外科医师+平台科室医师的混编队伍,独立开设多个综合病区,全力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目前市南院区已经合并15个病区,并将德贤楼5层、德兴楼2层全部腾空,作为综合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使用,崂山院区启用了6个综合病区,西海岸院区启用5个综合病区,平度院区启用7个综合病区。此举既有效缓解急诊就诊压力,又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专科治疗。截至1月2日24点,青大附院市南院区综合病房收治病人名,全院综合病房共收治病人名。全院人员统一化调度,梯队科学化合理化配置面对人员极度短缺的状况,青大附院医务部及院区医务处统筹全院医务人员,建立梯队调配机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内科科室及重症监护室等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第一梯队;营养科、高压氧科、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等作为第二梯队;其他如麻醉科、病理科、骨科等作为第三梯队。根据需要,内科医师调配儿科发热门诊、急诊内科门诊,医技医师调配方便门诊,外科、五官科调配发热门诊,各院区第一批已经安排85名医师、90多名护理人员支援了急诊与发热门诊。第二批共计多名医护人员已经陆续进入工作,替换第一批因发热倒下的医务人员。医院组建了由13名科室主任组成的“科主任驰援急诊突击队”,科主任轮流坐镇急诊,有效分流病人,缓解急诊就诊压力。优化配置急危重症资源,作为当前重中之重急危重症医院救治重点也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依托原有重症医学资源,统筹急诊ICU、神经外科ICU、心外科ICU等专科ICU,扩充并转化胸外科等术后监护室,提升救治能力的同时,调配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其中为保证德贤楼五楼新转化的重症监护室内20台呼吸机能够同时运转,医院快速改造专用供氧线路,全面保证医疗救治。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金燕说:“医院已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组建了新冠重症救治组、呼吸重症救治组、外科重症救治组,各院区也分别组建了救治专家组。全院增设三个重症病区,增加56张可转换病床,病区内配足配强医务人员,随着重症患者增加,病区逐步开放,尽最大努力分流救治危重症患者,为患者构筑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此外,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开展分类救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布到不同的救治单元。ECMO、机械通气、连续性血液净化、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忙碌而有序。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1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