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拉松跑有关的几个生理学问题第一弹

马拉松对人体有极端要求。正因为马拉松对人体的应激强烈,直到年奥运会才设女子马拉松项目。另外,有些跑步爱好者觉得既然演艺界明星都能完成马拉松,说明马拉松运动并不激烈嘛。事实上,任何人都不该轻视马拉松26.2英里(42.2公里)带来的身体应激。以1英里/5分钟的速度跑,人体的能量产生率增加了10倍,且要维持超过2小时;就算是4小时左右完赛的人,代谢率也增加了近10倍。这种长时间、极端的能量需求对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提出了挑战。这就不奇怪,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第一个终点雅典的马拉松最终以悲剧收场,他大概也是第一个为马拉松而献身的人吧。科学家通过研究马拉松的生理应激,让马拉松跑者明白他们在挑战什么,也让经年训练的老手更惊异于人体的奇迹。

一、猝死

马拉松的生理学开始于菲迪皮德斯。公元前年,士兵菲迪皮德斯据说从马拉松平原一直跑到雅典,以传达雅典军队战胜波斯军队的胜利喜讯。在说出“欢呼吧,我们赢了”之后,他随即倒地不起。他真的死了吗?现代学者对这一纪录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不管怎样,每年这样的不幸都会在马拉松比赛中发生。马拉松跑的过程中人体承受了怎样的应激?年TomBassler博士认为马拉松跑可对抗冠状动脉内脂肪的堆积。换句话说,马拉松可以防止冠心病(CAD)。他比较了马拉松运动员与马赛武士及塔拉乌马拉印第安人,发现他们都维持了积极的生活方式、吃健康饮食,并且有较粗的冠脉,而后者很少发生冠心病。

在综合了10年马拉松运动员死亡的成因后,Bassler声称在马拉松跑死亡的报道中,从来没有组织学证据证明存在CAD。他提出,马拉松跑中死亡的原因是其他因素,包括非冠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冠脉痉挛)、先天性冠脉异常、高温体征或训练不足。值得肯定的是,他认为低脂饮食和戒烟对于防止心脏病有重要作用,认为10年后马拉松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将得到证实。另外,他还驳斥了4例归因CAD的马拉松运动员死亡的报道。

Noakes通过对年前发生心脏病或猝死的36例报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拿到了27例跑者的血管造影、尸检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其中25例有不同程度的CAD。36人中22例发生猝死,其中19例猝死分别发生在运动中、运动即刻、运动结束后24小时内或长距离训练。他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马拉松跑者并不能远离CAD,但他并没有对其他因素,如是否吸烟进行探讨。

对Bassler理论最致命的打击证据来自JimFixx。他超重、吸烟无度,他的父亲也曾在35岁发生心脏病,并在随后8年去世。在一次网球受伤后他开始跑步训练,他多次成功完成马拉松,他是畅销书《跑步完全手册》的作者。在有心脏病家族史的情况下,他仍然保持跑步的热情,且完全赞同Bassler的理论。因此,他忽略了跑步中出现的胸痛,并认为如果坚持跑步,这些不适会最终消除。很不幸,在年在Vermont一条公路的跑步中,他的跑步热情彻底终结,他死于心脏病发作。尸检发现他一条冠脉彻底阻塞,另一冠脉阻塞了近80%,并有多次心脏病发作的迹象。JimFixx的死不仅证明了马拉松不能防止CAD,还证明了可能会发生猝死。

那些有家族史、胆固醇过高、警示迹象,如心绞痛、恶心、心前区不适的人,在马拉松跑中发生猝死的风险更高。Maron对参加-年MarineCorpmarathons和-年双城马拉松(TwinCitiesmarathons)的参赛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名参赛者中出现4例死亡(3男1女)。其中1名男子在20英里处出现胸痛,并在完赛后15分钟死亡;其余3名死在途中跑。3名男性全部死于心脏病,1名女性死因为冠脉先天异常。2名男子的3条冠脉明显阻塞(超过50%),另1名2条冠脉明显阻塞。

美国一项对8万人次持续12年的马拉松运动研究显示,参加马拉松过程中的猝死率是十万分之1.2;对南非双城马拉松(TwoOceansMarathon)的调查,发现4年期间,4人(0.05‰)死于21公里。作为比较,慢跑中发生猝死的概率约在1/(Thompson),一般体育活动中猝死发生率约在1/(Siscovick)。对发生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是,90%以上的人存在心脏异常,或是心脏存在异常,但症状未引起注意。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其潜在的心脏病多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结构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运动性猝死的36%;其次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占17%~19%;再其次为特发性左心室肥厚,占9%~10%;其他比较少见的病因包括主动脉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长QT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心脏震荡、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等。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如何预防或避免运动性猝死呢?

首先,在赛前要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猝死危险因素的筛查。对马拉松赛后心脏充盈和泵血能力的研究显示,心脏功能的轻度损害可持续1月。因此,任何参加马拉松跑的,尤其是年龄超过45周岁,在开始训练前应进行详细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检查。若年龄低于50岁,无论之前是否有锻炼经历,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前都应进行体格检查、猝死家族史调查和心血管疾病筛查。在详细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要做心电图检查。如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结合家族史、个人疾病史和体格检查。如有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24小时Holter、心内膜造影、心脏电生理和核磁共振等。意大利自年将12导联心电图作为强制检查项目,运动性猝死率降低了89%(从3.6/降至0.4/)。体格检查的频率应不低于2年一次,建议1年1次。初次比赛可以参加半程马拉松。在比赛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一旦发生心悸、胸闷、气短、眩晕,或感觉极度疲乏甚至严重头痛,应逐渐停止运动,并马上进行医学处理,切忌认为这是跑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继续坚持。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和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症状。重视先兆症状,如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绞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应暂停运动,必要时需要医学处理。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并具备对异常征象的识别能力。在21%报告的肥厚性心肌病例中,在猝死发生前曾经出现过先兆征象。比如,曾有家人和朋友报告猝死者出现晕厥、眩晕、气短、胸痛等症状。同样,在30%的冠脉异常中,曾经出现过先兆征象,但均被忽略,进而引起严重后果。另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肥厚性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如马凡氏综合症等,不宜从事竞技体育。

(未完待续)

Balance运动健康

做最专业的随身运动健康顾问

为了您的运动健康请







































健康养生秋季谨防脑血栓6个脑血栓前
如何预防脑血栓脑血栓的前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9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