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粪便性状异常。内脏高敏是IBS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将《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中关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共识分享如下:
共识意见1
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
推荐级别:A+,79%;A,8%;A-,13%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2
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级别:A+,61%;A,26%;A-,13%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3
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推荐级别:A+,50%;A,50%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4
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推荐级别:A+,42%;A,58%
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5
IBS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
推荐级别:A+,46%;A,37%;A-,17%
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6
肠道微生态失衡(通俗来讲就是肠道菌群失衡)在IB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级别:A+,50%;A,50%
证据等级:高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