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r.Heather遇到一个有趣的病例。一位狼疮抗凝物阳性的44岁女性患者,有晚期流产史,考虑为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的外祖母曾在怀孕时发生脑卒中,并在其70岁时死于卒中,尽管当时未检测抗磷脂抗体,也推测可能患有APS。
难道抗磷脂综合征(APS)会遗传吗?乍一看这个问题可能会觉得荒谬,APS是由于产生抗磷脂抗体而导致易栓倾向的自身免疫病,怎么会遗传。然而事实上,关于APS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已有很多,最近的一篇综述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SebastianiGD,IulianoA,CantariniL,GaleazziM.Geneticaspectsofthe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nupdate..AutoimmunRev.;15:–9.
很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都被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较多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RA)等,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基因类型有关。APS也不例外,目前发现与APS密切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包括DR4、DR7、DRw53等。这些基因与抗磷脂抗体的产生相关,而抗磷脂抗体存在异质性,类型很多,而且抗磷脂抗体不仅见于自身免疫病,也见于感染、肿瘤、甚至部分正常人群。尽管HLA基因与APS的相关性不是很直接,但动物研究和家系研究都证实了APS的这种遗传易感性。
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各类疾病中HLA基因频率与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I抗体、抗凝血酶原抗体的相关性。
APS的遗传易感性不仅仅与HLA基因有关,如表3所示,与产生抗磷脂抗体相关的HLA以外的基因还包括STAT4等。
此外,如表4所示,APS与部分血栓相关遗传因素也存在相关性。
目前的研究认为原发性APS与SLE在遗传学角度上是不同的疾病,两者有不同的易感基因类型。而原发与继发APS之间则有类似的遗传易感性(因为这只与抗磷脂抗体的出现有关,与是否原发或继发无关)。
总之该文带来以下三个重要信息:
遗传因素在AP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APS的发生与MHC及非MHC区域的基因均有关联。
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APS有重要意义。
看来所谓获得性易栓症与遗传性易栓症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模糊,未来APS指南中会不会建议有亲属患APS的人群在特定情况下(如怀孕时)监测抗磷脂抗体?我们拭目以待。
唐宁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