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多留了个心眼,广州市民钟女士的父亲在7年前险些遵“医嘱”装上心脏支架。如今,这位77岁、与心脏支架擦肩而过的老人,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喝杯热牛奶,时时惬意地晒晒太阳。
心脏支架,到底是“救命神器”,还是“过度使用”?这已不仅仅是一群患者家属的关切。作为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一个小小的金属支架,已集聚了众多的社会疑问、传言乃至强烈质疑。
心脏支架是否被“滥用”?
广州市民钟女士的父亲70岁时突然感到有点胸闷胸痛,自以为是冠心病,到了自己工作了一辈医院的内科问诊,医生二话不说就上器械检查,结论是“血管狭窄”,“会不会突发意外很难说”,医嘱立即做安装心脏支架的介入手术。出于对“医院”的信任,老人毫不犹豫地配合做完了全部术前准备。
但钟女士思疑再三,决定带父亲到广州找专家看看。没想广州医生的治疗结论和方案完全不同:70岁的人,哪个的血管不窄一点?这个年纪,这个心血管状况就算是正常的。老人的症状就是普通的胃食道反流,胸闷的时候喝杯热牛奶就好了。
一个健康人,险些就被装上了不必要的心脏支架,究竟是什么原因?一位被植入5个心脏支架的患者面对记者时,发出来自他“族群”的疑问:被放入的心脏支架,是否属于过度医疗?到底有无必要?
近年来,我国心脏病介入手术在十年内急剧增长。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仅为2万例,而到了年达到了40.8万例,增长了20倍。
记者在北京、广东、安徽等地采访中,多位专家均承认,这一方面与现代社会心脏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心脏支架的情况在基层一定程度上存在。
“置入支架一定需要掌握好指征。如果对不需要支架的患者也置入,就属于不恰当使用或过度使用甚至滥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等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国尚无关于过度医疗的研究数据,但必须正视的是,我国目前有一些支架用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不恰当或过度的情况是存在的。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至年美国50余万例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分析报告,其中71.1%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28.9%为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治疗99%符合规范,使用恰当;而稳定性冠心病支架治疗合理应用仅为50.4%,有11.6%属于过度治疗,38%适应症不明确。
心脏支架手术:救命还是夺命
据新华网年报道,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20年来普遍开展的一项专门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医生通过穿刺血管,将心脏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通过支撑堵塞的部位,以达到疏通冠状动脉、改善病人心脏供血的作用。
但近段时间来,心脏支架手术频遭质疑。总结近期流传的关于心脏支架的种种议论,人们对心脏支架及其手术的批评可以归纳为四宗罪。
第一宗罪:淘汰技术。有网民称,心脏支架手术目前在国内普遍使用,并被誉为高科技,而在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淘汰。
第二宗罪:价格高昂。网民称,在中国,实施一个支架手术需要三至五万元,而在国外只需要美元至美元。有知情者分析说,在国内,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表示,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元,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元,医院便成了3.8万元。心脏支架暴利甚至超过贩毒。
第三宗罪:手术夺命。网民介绍,安装心脏支架并非一劳永逸,支架内还可继续长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如此,时间长了血液成分附着管壁,会引发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或动脉再狭窄,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心肌梗死。北京好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