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马上就入伏了,今年的入伏时间是:
年7月17日~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年7月27日~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年8月16日~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伏天许多人仗着自己身体好,一味地贪凉,这就让一些小毛病钻了空子。其实,天热更要防凉病,这三件事儿你一定得记着哦。
1第一件事:擦干汗或等热气退去再洗澡
酷暑季节,汗流浃背地回到家,总想痛痛快快洗个冷水澡,但体质不佳的人可能会因此出现颈部活动受限、手脚麻木等症状。
这是因为人运动后,血液流动快,血管舒张,冷水一浇,血管便随即收缩。而此时血液仍在快速流动,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过快。如果本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那就更危险了。
此外,血管收缩时,还会引起胃肠痉挛,导致肚子痛,如果再吃点凉的东西,很可能会拉肚子。所以,刚回到家时,最好不要马上对着空调猛吹或立即冲凉水澡。建议先用毛巾擦一擦汗水,让身体凉下来,血液流速减慢时再洗。
2第二件事:吃凉菜加点姜,平衡寒凉之气
冷饮是夏季解暑的必备神器,不过要是长期冷饮不离嘴,胃肠就受不了了。
大量的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胃肠的正常蠕动,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另外还会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削弱胃肠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复能力,严重时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如果真想尝尝冷饮,每次不要超过ml(约普通矿泉水瓶的三分之一),每次吃雪糕、冰棒不超过一根为宜。
如果偏爱吃凉菜,不妨切点姜末放在凉菜中,平衡一下寒凉之气。最不可取的就是贪吃凉菜,还配喝冰镇饮料,如此一来最容易出现肠胃问题。《黄帝内经》中讲“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就是拉肚子,像被捅漏一个窟窿似的哗一下全泄出来。所以,无论什么年纪,都要注意保护阳气别被寒邪所伤。
假如很不幸,你一不留神中了招儿,怎么办呢?中医治拉肚子有个绿色疗法,对儿童效果特别好,就是艾灸。用艾灸熏神阙(肚脐)、天枢、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如果在肚脐上贴片生姜,进行艾灸,药力更好一些。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3第三件事:夏季养心是重点
气候炎热,人容易感到心烦气躁,喜怒不节会损害脏腑的正常功能。所以,天气越热越得预防情绪上的急躁!
怎么防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平”字。正如古代著名养生家稽康所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平心静气,不仅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还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晚上阴气稍显不足,入睡可以相对延迟一些,早上阳气充盛,宜早起,中午时再稍微睡20分钟,益于养心。《黄帝内经》说,心主神明,心气旺盛了,血脉便运行通畅,对养神、养气都是有利的。
平时可常饮用些荷叶茶等以清心火,散暑热。酸枣仁也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每次熬粥时加个20-30克即可,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
白癜风有什么药北京白癜风怎么办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