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发生机制与典型预激综合征相似,只是心房激动全部经旁道下传心室
1.异常的房室旁道具有传导性和兴奋性,但与正常房室通道的心电生理特性不同:①传导速度快;②不应期短旁道不应期可分为长不应期和短不应期(小于0.28s)时,后者不出现递减传导的特点,故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时,则可因快速的心室反应导致心室颤动前者可有3相和4相传导阻滞,且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形成起源于旁道的逸搏和逸搏心律,或加速性旁道逸搏心律还可表现为旁道并行心律,旁道心律往往是副节律,它可以以期前收缩或逸搏形式出现,往往与窦性主导心律共同形成干扰或阻滞性或混合性房室分离由于旁道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均衡,亦可产生裂隙现象心电图特点是:①p-r间期缩短;②qrs间期增宽>0.14s,甚至可达0.20s以上,δ波可不明显,但qrs波群起始和终末部均模糊、钝挫;③pj间期亦延长;④伴有显着st-t改变易被误诊为完全性束支阻滞,二者的区别是预激时pr间期缩短,常伴有心动过速,其原因由房室阻滞引起
下一页
预激综合征的p-r间期可≥0.20s,也可甚短,甚至无pr间期,并有可能窦房结激动先由旁道传入心室,正常p波可落于qrs波群之上,甚至之后引起预激综合征 pr间期变化的原因有:①房室结和希浦系统的传导速度和时间;②窦房结激动传入旁道的速度和时间;③心房激动传导的速度和时间;④旁道的支数、长短及功能情况,有的旁道可很长,一直到房室结上部接近窦房结
典型预激综合征引起继发性st-t改变有以下特点:①方向与δ波向量相反;②改变程度与δ波大小呈正相关;③形态:st段改变呈非水平型,t波倒置呈非对称型当st-t改变不符合上述特点,如δ波明显却无st段改变,t波呈对称样改变,特别是在δ波无明显动态变化而伴随临床症状时出现st-t伪正常化,均提示合并有原发性st-t改变
典型预激综合征由kent氏束旁道引发,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缩短<0.12s,qrs波群增宽>0.10s,起始部有δ波,p-j间期<0.27s,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或伴有继发性st-t改变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时,因mahaim纤维起于房室结的不同高度,可表现p-r间期正常或缩短,qrs间期增宽,起始部有δ波james型预激综合征(也称短p-r间期综合征),心房激动仅较正常为快地通过james束,使心室提前激动,故qrs形态正常因绕过房室结上部,减少了房室结生理性延搁,使p-r间期<0.12s此类患者常伴有期前收缩、短阵性心动过速,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偶有少数人因其:①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②交感神经张力增高;③房室结内旁道;④房室结加速传导等,可仅表现短的p-r间期,余无异常,临床称为“短pr间期”以示区别δ波振幅可大可小,方向可正可负,δ波的形成仅是旁道下传心室快于正道,时间为两者下传心室的时间差δ波结束仅为正道下传除极的开始,并不是旁道除极心室的结束,终末向量改变方是旁道下传心室的标志
1
2.预激综合征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完全性、隐匿性、潜在性、间歇性、获得性、手风琴效应及多旁道预激等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