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早的隐形P波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期前收缩。

分析:

R2、3提前出现,代偿间歇完全,其前有P波,落在前面T波(找p波是关键,除了在基线上找,还要看T波的形态有无变化),PR间期>0.12s,是房性期前收缩。

R2的落在前面T波下降支。

R3的落在前面T波中,在多个导联的T明显高大于别的T波。

R2、3的p在I、avL、II、III、avF、V1-6正向,在avR倒置,定位右心房上部。

一、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期前收缩,称为房性期前收缩(APB)。在各种期前收缩中,以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最高。

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75%~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是偶发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总数不超过次。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二、房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1,房性和窦性的鉴别点是p波形态。提早的房性P波形态、方向、振幅和时间与同导联上的窦性P波不同。这种“不同”很大,也可以很小,取决于激动点,起源于心房不同部位,决定了p波的不同形态,所以通过p我们可以定位。

房性P波可出现于心房绝对不应期以外的任何时相。P波出现于ST段内、T-P段之间或T波低平的导联上容易辨认。P波与T波或U波重叠在一起时,可使其振幅增高、减低、平坦、切迹、双向、倒置增深等变化,应注意识别。

伴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或3相房内传导阻滞者,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可异常高大或增宽。

2,下传QRS波群

一般,房性期前收缩下传QRS波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相同。也可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而宽大畸形,有时需要和室早鉴别。

陈中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uyf/10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