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心电资讯
心电现象隐匿性传导指任何一个激动在心肌或特殊传导系统中传播时,虽然通过了一定距离,但并未走完全程就发生了阻滞,不能引起足够心肌激动而无法在体表心电图上直接显示其活动,但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不应期对下一个激动的传导和(或)形成的影响来推测它的存在,称为隐匿性传导。它可以使后续心搏发生传导阻滞、延缓、传导改善,也可以重整后续心搏使其延迟发生。发生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因病理或生理因素造成的传导延缓或中断是形成隐匿性传导的电生理学基础,其本质是递减传导。隐匿性传导是在年由Langendorf首先提出、年Lins证实了这一心电现象的存在,年Hoffman等应用微电极技术再次研究证明了这一理论。当激动到达某区域时,该区域正处在由绝对不应期向相对不应期过渡的边缘状态、兴奋性较低,此时该区域动作电位的0相上升速率和整体振幅均较低,从而使兴奋不能向周边正常扩散而形成正常除极,但是由于该激动已兴奋这一区域,使得接踵而至下一激动不能正常下传(传导中断或传导延迟),因此,后者是判断隐匿性传导存在与否的依据。心电图表现隐匿性传导是只有通过心电图才能发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心电现象,它可以发生在心肌组织的任何部位,但是以房室交界区最为常见。由于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发现隐匿性传导,所以在观察、分析心电图时必须认真仔细,有些隐匿性传导可以被描述,例如在某些不完全房室阻滞时多数P波连续不下传,则应考虑存在隐匿性传导;有些则不需要特别描述,如心室率较缓慢的房颤等。3.1房颤伴隐匿性传导房颤时的心房率在次/分左右,按交接区的不应期ms计算,心室率应在次/分左右,而房颤时心室率在次/分左右、特别是出现缓慢心室率时,这其中除了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以外,同时存在隐匿性传导是另一主要因素(见图1)。图1房颤伴隐匿性传导造成长RR间期不断出现,最长1.86s3.房室阻滞伴隐匿性传导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高度房室阻滞时,由于存在房室隐匿性传导可以造成窦性P波不下传,如果连续出现房室隐匿性传导则可持续的房室阻滞造成心室长间歇(见图)。图高度房室阻滞伴隐匿性传导,由于多次P心房波不下传造成心室长间歇(引自实用心电学杂志)3.3室上速伴隐匿性传导阵发室上性速发作后有些病例可发生的一过性房室阻滞,这是由于存在隐匿性传导所至。J.Kanter曾报道一例预激综合征的6岁男孩,在室上速终止后,由于出现隐匿性传导,引起长时间的窦性P波不下传造成心室长间歇(见图3)。图3室上速伴隐匿性传导图3室上速终止后由于伴隐匿性传导引发心室长间歇(引自JCar.Electrophysiol)3.4束支阻滞伴隐匿性传导在束支发生隐匿性传导时可引发束支阻滞特别是右束支阻滞的蝉联现象(见图4),这种心电现象的本质既是隐匿性传导,心动过速时由于双侧束支传导速度的不同步(右束支不应期延长),激动延左束支下传心室的同时,横向隐匿性激动右束支,造成右束支的连续不应激而形成持续性右束支阻滞(即蝉联现象)。图4TEAP诱发SVT伴右束支蝉联3.5室性早搏引起的逆行性隐匿性传导室性早搏后的窦性PR间期延长(特别是插入性室性早搏)或QRS波脱落也是较常见的性隐匿性传导现象(见图5,6)。图5舒张晚期室性早搏逆行隐匿性传导造成舒张晚期到达的窦性激动仍不能下传图6插入性室性早搏伴逆行隐匿性传导造成早搏后窦性PR间期延长或QRS波脱落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