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本文主要内容参阅《伤寒论》、《金匮要略》、黄煌老师的《经方首》《经方使用手册》学经方的朋友都知道,小建中汤是经典的理虚方,真正的提高人体免疫力与自愈力,以此为基础的加减,变化无端,其配方与伤寒第一方桂枝汤的五味药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倍加了芍药的量,且加了一味麦芽糖,如神来之笔。我们来看一下经典对小建中汤的描述,就知道其重要地位。《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第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症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剂学》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中成药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我们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其主要用途是:补虚劳,治腹中痛。黄煌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明确了其适应人群与适应症,具体如下:体型不胖,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以后皮肤干枯发黄,头发黄而细软、稀少;脉缓无力,心率不快;舌质柔嫩,舌苔薄白;易饥饿,食量小,好甜食;性格比较开朗,但易烦躁,易激惹,特别在饥饿时;易疲劳,肢体易酸痛,易心悸、出汗;易腹痛、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以下是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3、以消瘦、面色黄、食欲不振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等。4、以腹痛、紫癜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5、以消瘦、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贫血、失眠症、神经症等。6、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消瘦女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疼痛、痛经等。7、以消瘦、面色苍白为表现的疾病,如小儿的低体重、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挑食、贫血、神经性尿频、头痛等。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力,恢复自愈力,才是健康之本。图片来源于脉景黄煌老师说:经方用途,有对症状的,有对证候的、有针对体质的不同层次。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也常用于一些虚寒体瘦的女性痛经及其他肠胃性疾病,主要适用于以消瘦、慢性腹痛、大便干结为特征的虚弱性疾病。但若虚劳而胖者呢?是否可以用,当然也可以,只要对症,正如我们的老姜红糖茶,有很多脾虚肥胖者,喝了反而能减肥,如果不对症,那需要作加减。其实是经方家一剂真正的保健名方,没病的时候可以经常服用的名方,有病时如果对症,那是药到病除,非常神奇。譬如曾有一个德国小孩长期脐周疼痛,医谓肠系淋巴炎,无特别好的办法,且小孩子不肯喝药,一喝即吐,但他觉得煎出来的是药,冲服的是饮料,有点意思吧;后来把小建中汤做成膏,一喝即好,胃口大开,至今再无复发。如果需要代熬小建中膏,可以长按下图二微码,直接加疏桐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