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做过这种事?
就是,你很用心地去做一件别人看来很愚蠢的事。
当然通常别人出于礼节不会称这叫“愚蠢”,
他们会客气地告诉你,这叫幼稚。
你记不记得《少林足球》里的有这么个桥段?
五师弟阿星去找大师兄(铁头功),告诉大师兄,他悟出了将少林功夫发扬光大的办法。
但是大师兄一听就觉得不靠谱,是个馊主意。(其实无论是什么办法,大师兄都会认为是馊主意,因为他已经根本不相信少林功夫有什么用。)
他劝阿星:“你不要做了!我劝你要脚踏实地做人嘛。这里有份洗厕所的工作,先做着,你就别做梦了。”
阿星瞪圆了双眼愣在那,他非常不解,不相信大师兄会放弃少林功夫。
他说:“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大师兄说:“你连鞋子都没有,不就是咸鱼一条咯,还学人家讲理想?!”
接下来这段,才让人又好笑又心酸。
阿星义正辞严地强调:“我心中的那一团火是不会熄的!”
大师兄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就把它吹熄啦。不熄?”
在大师兄看来,阿星一个臭收破烂的还学人谈梦想,真的是幼稚极了。
为什么不能“脚踏实地”一点?
这一周的《歌手》突然发生了变故,JssiJ的预激综合症(心脏疾病)复发,临时紧急赶回英国,不能参加这一场比赛。
这场比赛也因此突改赛制,不是淘汰赛了,但并不减这一场的精彩。
而有时候,比歌曲更精彩的是歌手们背后的故事、花絮。
在这一期的开头,是李泉和乐评人林海的一场辩论。
乐评人称赞李泉做的爵士、迷幻摇滚都是这个舞台的第一次,都很高级。可是有点超前了,很多观众可能并不明白这些高级。
他们辩论的其实是这个比赛中,歌手们经常会辩论和纠结的一个问题:
是应该选一首大众的“普及”的得票率高的歌,还是应该选一首小众的“高级”的自己喜欢的歌?
是选择跟随市场规律还是选择追随自己内心?
乐评人说得很有道理:“它既然是一场比赛,算(得票率)也没有什么不对啊!”
李泉也觉得无可辩驳,只能笑笑说:“没什么不对。只是我(计算)那方面能力不太强。”,然后把这话题岔开了。
他们讨论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正好和《少林足球》里阿星和大师兄的那段对上的。
阿星就是李泉,大师兄就是乐评人。
既然是比赛,去计算,去适应游戏规则,不单只说没有不对,更应该说,这是理所当然。
在乐评人眼里李泉这种执拗就是一种“幼稚”。
李泉一意孤行要唱那首小众的歌,和位大众听审“赌一把”。
而结果呢?
李泉本周未入前四。
尽管霍尊、华晨宇这帮歌手们,宋柯、林海这些乐评人制作人们都对李泉这首《哪怕我很小》非常赞赏。
?我只是来到不属于我的世界
叫我不断妥协
不断破灭
那些叫做梦的箴言
纠结我的白天黑夜
撕扯灵魂尚留的尊严
这世上多少好人
多少坏人多少伟人多少凡人
我已经看不清
来世要做个飞鸟
因为它可以自由可以飞得高
哪怕我很小
这确实是一首堪称为“诗”的歌。也确实是一首很不适合用来比赛竞技的歌,因为它没有high点,他在讲一个悲伤的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Jssi改了赛制本场不淘汰选手的话,李泉很可能就已经要告别了。
既然明知“曲高和寡”,何必还要如此执拗坚持呢?
华晨宇在第六场时改编了周杰伦的《双截棍》,一首充满周杰伦个人风格的歌曲。
华晨宇说自己闭关很多天,冥思苦想来改编,他非常爱自己这次的改编,对于这次编曲他有十足的把握。
对于平时面对采访很腼腆、谦虚的他,能这样说,证明真的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
而我觉得比他的改编更精彩的,是他赛前的一段采访。
当主持问他,何苦这么逼自己呢?如果观众gt不到你里面的艺术心思和音乐理念怎么办?
他的回答非常诚恳:
“我只要过了我自己心里这一关……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要对得起我自己。”
我们那么努力,是想让自己变得人见人爱吗?
其实相比于让人讨厌,我们更害怕的是连自己都讨厌自己。我们努力,是因为渴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今世界匆忙,只愿你眼中有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回看华晨宇这首《双截棍》的结果。
他唱完的那刻,歌手、乐评人们都异口同声的称赞。得到了行家里手的肯定。
他最终也得到了当场的第一名。得到了现场位听审中多数人的认可。
所以不要担心观众gt不到你的艺术心思。只要你做得足够好,自然会有人识货。
只要你真的足够好。
?
药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