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预激合并房颤1例

一、病史简介:

1、患者男性,31岁。反复心悸2年,再发伴加重6小时入院。2年前开始患者开始出现心悸,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不等,科自行缓解,每次发作均伴有胸闷,余无特殊不适,医院就诊,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述,具体不详);6小时前患者再次出现心悸,伴胸闷,但持续发作不缓解,医院,行心电图检查考虑“室性心动过速”,遂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

2、既往无特殊病史。

3、入院后查体:血压:/69mmHg,心率次/分,心律不齐,余查体无特殊。

4、入院心电图如下:

图1

图2:静推心律平20mg后

图3:恢复窦律

5、心电图分析:

1)图1是入我院首份心电图,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呈宽QRS波心动过速,频率>次/分;心律不齐,RR间期显著不等;QRS波形态各异,但变异度不大;部分QRS波前可见预激波。所以入院时考虑预激合并房颤。该图最大鉴别点在于和多行性室速鉴别。

图4:预激合并房颤与多形室速鉴别要点。

2)图2心电图分析:P波消失;QRS宽大畸形,心率慢;心律不齐,RR间期显著不等;QRS波形态各异,但变异度不大;部分QRS波前可见预激波。该图为静推心律平20mg后,考虑为心律平抑制旁道下传,从而减慢心率。

3)图3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可见,PR间期<0.12s;QRS波宽大畸形(>0.12s);可见预激波。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初步定位为右侧游离壁旁道。

二、预激伴房颤的可能机制:

旁路存在使心房电生理特性发生有效不应期缩短;旁路逆传,恰好落入心房易损期;心动过速致心房压增高,心房肌缺血造成心房易损性增加;心动过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房颤易感性;基因突变等。

三、预激合并房颤的危害:

图5:房室结与旁道电生理特点比较

正常房室传导通过房室结下传,房室结传导细胞为慢反应细胞,传导慢,不应期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广义,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时房室结可有效过滤及阻滞过快的心房率往心室传导,从而避免过快心室率。房颤不合并预激综合征时,由于房室结的过滤作用,心室率明显低于心房率。房室旁道细胞电生理特性类似普通心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不应期短,传导速度快,呈全或无传导;且旁道有效不应期随心动周期缩短而缩短。短不应期旁道是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导致猝死的电生理基础。故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可大大增加房室传导,从而导致极快心室率,出现低血压、休克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少数患者还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与一般Af不同,WPW者的旁道传导速度快,有效不应期短,而且随着心室率的增加,有效不应期出现“正变现象”,即R-R间期愈短,旁道不应期也愈短。过短的旁道不应期导致极快的心室率,心室充盈不足及无效收缩,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导致头晕、黑朦及阿-斯综合症。另外,当心室率异常增快时,快速下传致心室的激动如遇到心室处于易损期可能诱发室颤。根据波峰碰撞学说,激动在心室内碰撞也可能触发室颤,多旁道的存在可增加心室内波峰碰撞的可能,也增加了发生室颤的危险性。当心房不应期<ms时,可增加Af蜕化为室颤及诱发猝死的危险。当合并有以下情况为猝死高危患者:猝死家族史、存在多条旁道、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房颤,且RR间期<ms。

四、预激合并房颤的临床处理策略:

1、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电复律。

2、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予以药物处理。

1)普罗帕酮:心律平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能稳定心肌细胞膜,降低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相,显著延长心房、房室结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延长或阻滞旁路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延长旁路的前向不应期,并提高心肌阈电位,故对预激并发心房纤颤有较好的作用。该药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安全速效,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故可作为首选药物。

2)胺碘酮: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最大的特点是对心房、心室和心脏特殊传导纤维均有抑制作用,故有较强的抗颤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对预激综合征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部分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者,静注胺碘酮可能会促进激动经旁路下传,有使心室率加快甚至引发室颤的潜在危险,临床应用时须慎重。对于房颤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作为首选药。

3)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对动作电位无影响,阻断β受体,抑制自发除极电流,降低细胞cAMP水平,减慢房室结传导,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加速旁道下传。

4)伊布利特:主要通过激活缓慢内向电流(主要是钠电流)使复极延迟,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在人体起到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能延长离体或在体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延长心房和心室的不应期,即发挥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由于伊布利特延迟复极,导致QT间期延长,使用后注意心电图监测观察至少4小时,或者等到QTc恢复到基线。如果出现明显的心律不齐现象,应当延长监测时间。左心室肥厚(左室壁厚度大于14mm)及QTc延长患者慎用。

5)异搏定、洋地黄类:主要是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房室结传导,延长其有效不应期,阻断通过房室结的折返,但是对旁道前传及逆传作用较小,可能会缩短旁道不应期。

图6:洋地黄、异搏定对房室结及旁道的影响。(郭继鸿)

6)利多卡因:利多卡因能加速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心室率,有可能使经房室旁路下传的房性冲动落在心室肌的易损期,而诱发室颤。

综上所述,对于预激和病房颤患者,如无相关器质性心脏病,可首选心律平治疗;如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选择伊布利特、胺碘酮处理,但存在一定风险。洋地黄类、β阻剂、异搏定、利多卡因等不做推荐应用。

3、手术治疗:患者恢复窦律后,可行射频消融术根治。至于房颤,可随访观察,一般旁道消融后,房颤无再发。

该患者已行射频消融术,术程顺利,已康复出院。

张福伟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公立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9340.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