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心脏性猝死重在识别nbsp

人类的猝死75%为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后1小时内的死亡,来势凶险又始料未及。患者生前可有可无已知的心脏疾病及其临床表现,而一触即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无脉性室速、室颤或心室停搏,像点燃的“导火索”迅速使人暴毙,也有少数非心律失常促发。器质性心脏病是猝死的“土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潜在猝死的危险,冠心病最多见,心肌病次之。冠心病导致的猝死约占80%,其中七成有心梗史。当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肺水肿、休克和心脏破裂时,猝死会不期而至,若心梗后有室壁瘤或顽固心衰则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宛如埋下了不定时的“炸弹”。此外,10%-15%的猝死归因于心肌病,是小于35岁人群中心脏性猝死的“祸首”。如扩张性心肌病都并发心衰和室内传导障碍,心衰死亡中以猝死的形式出现几乎占一半,轻中度心功能减退者较重度者更会发生猝死,而后者主要因进行性泵衰竭死亡。肥厚性心肌病是年轻人和运动员中常见的猝死原因,患者左室肥厚越明显、心室出口狭窄越严重、有室速和晕厥史,无疑加大了猝死的“筹码”。有一种叫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虽罕见,但猝死发生几率很高,约1/3的患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尽管器质性心脏病是猝死的“土壤”,但不一定都会萌生猝死的“种子”,还要看心脏缺血、坏死和肥厚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衰的致命威胁。心电疾病是猝死的“推手”少数猝死患者事实上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而是心脏结构正常的心电疾病,是基因突变累及了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心脏电流发生“兵变”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该病多有遗传倾向。先天性长QT综合征是典型病例,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显著,患者常在运动和激动时发生晕厥,晕厥和猝死祸起形态多变的室速进而蜕变为室颤。同样在运动和激动中发生晕厥或猝死的还有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好发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静息无异常,交感兴奋心率增速后似风暴般引发出双向室早和多形室速。很少见的Brugada综合征是亚洲青年人猝死的“元凶”,右胸导联特征性ST段抬高伴T波倒置是其心电图表现,多在夜间和休息中犯病“悄悄而去”,约占心电疾病猝死的20%。由房室传导旁路引起的预激综合征,猝死的危险性取决于旁路的传导性,但合并房颤时激动可通过旁路快速传向心室,若处置不及时妥当,极易恶化为室颤。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能识能防纵然心脏性猝死难以预测,但并非防不胜防,不妨筛查高危人群进行干预,确能降低猝死发生率。目前尚无一锤定音的识别方法,借助一些无创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心电图表现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动态心电图在心脏骤停幸存者或心梗并发严重心衰者中监测到频繁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长程心率变异性降低,心梗后心室晚电位持续阳性,运动试验停止后1分钟内心率下降≤12次/分钟和5分钟内频发室早,T波电交替,以及利用超声、核素或造影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40%等。综合这些指标,结合临床特征,识别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

1.一般要求: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2.治疗心脏病:重点是冠心病和心肌病,在药物规范治疗基础上,严重心肌缺血可行介入或搭桥术,预激旁路或某些室性心律失常实施消融术解除,缓慢心律失常伴发晕厥予永久起搏,顽固心衰心脏三腔起搏使心脏再同步化。3.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有充分证据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的作用。4.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能识别并终止室性心律失常,体外自动除颤器应用于院外现场抢救。







































白殿风早期图片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704.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