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进现实
文/琢磨先生
每个人都如同仗剑孤身走江湖,躲着尔虞我诈,闪着暗箭明弩。面子上玩得了世故,背地里守得住风骨。交得了谦谦君子,斗得过累累恶徒。鼓声雷动一声笑,逍遥荆棘与坦途。迷途自有迷途乐,赶不上初一就过十五。江湖飘摇一场梦,岁月一扫都他妈做了千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爱恨,有爱恨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有派系,有派系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人。
翻历史书其实蛮惊心动魄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一翻,哗,一坑四十万人没了;一翻,哗,一埋百万人没了。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是最廉价的消费品。
▼
超级隐忍的人要么是大善,要么是大奸。前者如舜,后者如杨广。杨广35岁前简直就是基督,集人类美德于一身。35岁以后就是禽兽,首先杀了他老爸,后找他爸的小老婆上床,然后杀哥哥,占有以上的女人,横征暴敛,乐于战争,最后被人绞死还哭的跟个泪人儿般:我这么善良的人,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历史告诉我们:1)一个自卑感强的领导,很难跟一个有才华的干部长久共存。2)人生经验很浅的男人,一旦落入备尝风霜充满心机年龄又成熟的美女手上,除了粉身碎骨之外很难逃生。3)诬以谋反是排除异己最有力的武器,现在叫怀有二心,跟猎头接触,不管领导说多么不在乎,心里一定会对你防备。
荆轲的最后一条微博是这么写的:世界这么乱,嬴政装纯给谁看?说是合并了就给我们绿卡,谁知道会不会像坑杀赵军一样对付我们燕国?樊於将军为了让我靠近嬴政,自刎后把头给我,我感动的不要不要的,明天我就带着他头去见嬴政了,趁机咔嚓了此贼。后来......没杀成,呃,因为嬴政也经常上微博的。
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白起将赵军分割包围,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赵国将军赵括本人中箭身亡,赵军45万人被俘。结果全部被秦军坑杀在长平一带。其状之惨烈,千年后仍可听到哀嚎之音。降兵收编一直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1)化整为零;2)干掉老大;3)政治熏陶;4)全部坑杀。后者成本最低。
▼
李光地受到康熙的重用,做为明相和索相外的第三方力量。刚开始想解康熙之忧灭了明相和索相,结果反倒被两个老家伙折磨的死不死、活不活,成了炮灰。李光地就痛定思痛,后拜明相为师,用明相的办法灭了明相;又拜索相为师,用索相的办法灭了索相。看似简单的事情,必须要迂回曲折方可解决。
年,明神宗朱翊钧病重,深夜他跟宰相沈一贯说停止所有矿税,宫殿停止建设,各地宦官一并撤回,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活着要从善纳谏。没成想丫的第二天病好了,首要事情就是后悔昨夜的决定,派出20位宦官追讨谕旨。这就跟一个人生病时要说好好生活,病好了,只会变本加厉是一个道理。
文帝视察细柳营周亚夫处,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汉文帝回来后赞叹不已,这才是我的SuperMan!这个戏后来被年庚尧也演了一次,年羹尧击败准噶尔部回城,雍正让将军们卸甲,年羹尧说他们只知道将令,不知道皇命。于是雍正起了杀心,年羹尧成了PoorMan。
春秋战争的五不规则:1)不斩来使,否则会被鄙视。2)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摆好阵势不可以打别人。3)不二次伤害,如果一个人中间受伤,不能再打第二次。4)不擒老人,如果你头发白就不可以被抓为俘虏。5)不逐北,如果对方逃跑不可以追赶,追也可以,最多五十步。
▼
公元前年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当时宋军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阵势,处于有利态势,宋大司马公孙固建议趁楚军渡到河中间时予以打击,但宋襄公遵守“对手不排成打仗的阵列不能战斗”观念予以拒绝。楚军渡河后公孙固又建议趁其立足未稳击之,宋襄公说这不道义。然后...然后宋襄公就被打的没然后了...
晋文公的法官李离,一次根据下属汇报的案情将了错判了死刑,事后把自己绑起来抵当死罪。晋文公说这是下属的错,与你无关。李离说:我的官职很多却从来没给下属让一点权;我的俸禄很高却从没赏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错判了案却把责任推给下属,我还是个人吗?于是伏剑自杀了。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名是出生后父亲给的,字是亲友朋友在他二十弱冠时给他的。从此以后朋友都称呼他的字以示尊敬,比如孟德兄怎样怎样。自己称自己只能称呼名,不能叫字,所以曹操每次说话都是:我操.....
淳于髡某次来到邻居家,见其厨房灶口突出,柴禾紧贴灶口,便告诫这会引起火灾,并就如何堆放柴禾提出了建议,邻居当作耳旁风,并对淳于髡极其反感。不久,果真发生大火,多亏大家相助才将大火扑灭,在感谢救火者宴席上,没有请淳于髡。我们喜欢救火,却未必喜欢防火。
卫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1)最高层的推动。2)绝对的权力。3)最高层的信任。如果这三个条件不具备,推动政改者很容易就成为权力更迭的垫脚石。
▼
南周来俊臣总结的冤狱制造七步法:S1确定对象;S2由下面安插的亲信纷纷举报该人;S3等有关部门把这些民愤的信件交下调查;S4根据这些信件抓捕对象,跨省也没关系;S5审讯时施以酷刑,或者温柔的不让你睡觉,取得理想口供;S6扩大到社会面;S7把口供整理好,由文官校对,以达到毫无破绽的目的。
田横,齐国裔,后,刘三当权,消灭群雄,田横不愿归附,率五百余人困于孤岛。刘三派人宣讲政策:归,高干都有职务安排,最差也是政协委员;不归附,我们不承诺不使用武力。田横只身往,自刭于洛阳三十里,两随从立马自杀,岛上五百人闻听田横已死,于是全部自杀。如此气节!
孙膑见魏惠王,庞涓曰奸人,魏惠王驱之,孙膑成齐国国师。公叔痤曰商鞅大才,不用即杀,魏惠王曰无聊,商鞅出走秦国,为秦相。孟子见魏惠王,魏惠王曰叟~~孟子回齐成亚圣。魏惠王哭成个泪人儿般:我2!
李光地供职于上书房,康熙器重之。某日光地进言明相索相诸人安排亲信,索相反击曰当年李光地背公主而私自前往东莞,皇上怒,拘光地,带身边,征葛尔丹,后光地拜明相为师,学权谋人臣之术,以明相之法灭明相,以索相之法灭索相,明相索相面面相觑:杯具呀,被康熙玩了!
诸葛亮看街亭危机,环视手下,马谡出列,曰臣分丞相之忧,诸葛亮曰然,口袋里拿出锦囊一个,紧要处打开。马谡往街亭,见锦囊内书正面迎敌,曰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气走王平,潜于山顶,司马懿见状,围山火攻,马谡败,回城见诸葛,诸葛亮怒为何不听我计,杀之,马谡死前嘀咕:咋回事涅?
▼
雍正说要不要治年羹尧的罪?手下说治。雍正说不太好吧,毕竟是功臣。手下万人上折,定要治。雍正说年羹尧毕竟这么多年跟随朕。手下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雍正说唉,不是朕要杀你,民心所向。手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手起刀落,年羹尧人头落地,嘴里还在嘀咕:我是怎么死的?
李斯如厕,见鼠,感叹,同样是老鼠,一个在臭茅坑,一个在谷仓,位置决定价值。所以李斯终其一生寻找自己的位置,不管是离开荀子奔吕不韦,还是沙丘迎合胡亥而弃扶苏,其实都是在验证着他的鼠论。只不过李斯的问题是,他明白位置决定价值,但以丧失自己价值的代价去保位置,犹如割肉疗饥。
苏秦在秦国游说失败后回家时,嫂子连饭也不给他做,数落的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刘邦也一样,曾经带一帮狐朋狗友去他嫂子家蹭饭,大嫂故意弄出刷锅刮锅底的声音,谢绝吃闲饭。所以,你看,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刻薄的嫂子。
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王,又派韩信屯兵待进。文武两手都准备着,郦食其劝降齐王大约差不多可能快成功的时候,韩信开始攻打齐国,于是齐王也顺道烹杀了郦食其。这样刘邦又攻占了齐国,又把郦食其的死归结到韩信身上。高手都是让你为他卖命,还让你觉得欠他的,还要让你感恩戴德长呼万岁。
中国皇帝中残忍No.1应该是前秦的符生,身边长期放着钢刀斧头镰刀标枪钩子等等,只要兴起,随时杀人。他问:你么觉得我如何呀?别人回答圣明!敢谄媚我,杀!回答有些瑕疵。敢诬陷我,杀!回答有时好有时不好。敢忽悠我,杀!不回答。敢玩深沉,杀!在这样的皇帝身边能活下来,你能说不是奇迹吗?
▼
我一直觉得伏羲氏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他开始吃熟食,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厨师了吧;他用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应该是发明家了吧;他还做了八卦,应该也是位文学家、科学家了吧;他制琴瑟作乐,应该是音乐家了吧;他把龙作为华夏民族的族徽,应该是宗教领袖了吧;他制定了嫁娶制度,应该是社会学家了吧。
同学反目的事,还真是经常发生。苏秦和张仪还算好的,博弈中寻求各自的平衡,算是维护了社会稳定。李斯跟韩非,就开始扮演披着羊皮的狼了,李斯设计谋害了韩非。到庞涓和孙膑就赤裸裸刺刀见红了。当才能差不多的人靠的太近时,一般都是悲剧收场,你最亲近的人可能会化身为你最残忍的掘墓人。
齐桓公对宦官易牙说:我什么肉都吃过,就没吃过人肉。于是易牙把儿子(有儿子后才自愿宫刑)蒸了送给齐桓公。管仲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女,如果连自己的儿女都能下得狠心,他对谁下不了狠心?齐桓公不以为然,只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管仲死后,齐桓公被易牙等隔绝于宫中活活饿死。所以一个不爱家的人说爱国,我是不相信这种人的。
用法家强大国力,然后用兵家夺取天下,再后用道家修养生息,恢复元气后用儒家教化礼节,愚化无效,用用墨家搞搞暗杀,或者用医家把你变残,结果激民变,名家开始网上粪青,然后阴阳家出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制造反动舆论,于是当局再出法家控制言论,未果,纵横家出面协调,未果,兵家出,继续轮回。
曹操曾一度想废曹丕而改立曹植,一日单独留下贾诩征询意见,贾诩自言自语道: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一句话点醒曹操,终保曹丕之位,贾诩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举两得。然可观贾诩真高人也,正所谓直言有讳,不亏是曹操手下的诸葛亮。
▼
李广与程不识,李广靠恩治军五千人可顶五万人,程不识用威带兵,五千人永远都是五千人。所以前者要么大胜要么大败(李陵效法),后者随无赫赫战功,却也不致于失败,企业用人,则何如哉?
晋,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秦,扶苏在外而亡,胡亥在内而生。看来内外不是问题,有无军力也不是问题,掌握最有利的资源,团结最有力量的人物,果断出击,方可为自己打出一番天地。反之,只能任人宰割,死而不知何故。
赵高这厮的确是搞政治的好手,嬴政一死,他马上找到李斯,问:论才能、谋略、功勋、人缘及扶苏信任,这五条你哪一个可以PK过蒙恬?李斯立刻就范。由此可见赵高是心理沟通高手:不攻则已,一攻就让你不得不就范,盖因人都有弱点。
东吴的大家族合作制度,大约由近百个大豪组参股,你出个人,我出个1千人,受到威胁,无比团结和富有凝聚力,所以你看东吴的大都督很喜欢练兵,为什么?根本就是临时组合的军队。可是这种结构一旦敌人退去,就又恢复到松散型的合作形式,所以东吴就注定无法统一三国的。
▼
千载以来,我们都为中国的农民落泪,都可以看到他们那孤苦无告、枯干的面颊上恐惧绝望的眸子。历来的农民反抗,我以为政府一定会从中吸取教训,彻底地检讨,以谋求改革。但恰恰相反,政府却认为,应该得到教训的不是政府,而是人民,人民必须接受血的事实,即任何犯上作乱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惩处。
波斯王即位时,要臣下编一部完整的世界史,几年过去编出一本煌煌巨制。可国王人到中年,国事繁杂没时间看。臣子又用几年时间,把史本缩短,但国王仍然忙于朝政,无暇细看。臣子再将史书高度浓缩,国王却因年老体衰看不了,死前,一位老者对他说,六千卷的世界史其实是一句话,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
?该文是自己乱七八糟的一些思考,没有条理,没有逻辑,想到哪写到哪,你看着不爽,你来咬我啊,不要停,么么哒~好色情。
?很多人读书的路径,大约是从各种励志书小说开始读起,而后虚的太久就去读工具应用权谋类的书籍,再后开始读心理学之类更多愿意去了解自己,再然后读历史读哲学将各种现象去归类也整理了自己。读来读去最后喜欢上了跟人聊天,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百态,或许不必写在纸上变成文字,他本身就是一本书。
?其实,我是个特别怕被打扰的人。我情愿一头扎进书房里读几本书,也不愿意应酬。我上辈子肯定是在怡红院工作,所以今生就觉得累了倦了~每天能捧起书里读几页就很满足,觉得身心舒畅,如果一天不看书,就很难受,如坐针毡,好像哪里不对。
?曾经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美剧看电影来打发时间,但是在剧中回到现实生活又觉得空虚无比。主要是这种麻醉只能是暂时的,让人在几个小时中暂时忘却现实的困惑,无法得到深层次的滋养。
?解答人生中的种种问题,终归还是回答书中。而在所有的书中,哲学一定是最终的归宿。最近读叔本华,读尼采,读罗素,读海德格尔,都觉得他们的经历,都跟我可以共鸣。激情的去拥抱生活,把自己投身入哲学,是最近我对生活的定义。
▼
文末彩蛋,今天你回复“改革”,我给你说说历史上改革的趣事。
用有趣的方式传递文化
搜索“琢磨先生”或长按上方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