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按症状进行分级记分评估。结
果:30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经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后总体改善率达70.13%,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董氏奇穴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1],西医主要应用平滑肌松弛剂,肠容积性药物,促动力药物和影响精神药物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本组应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医院和广西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符合1992年罗马Ⅱ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8年,治疗前排除以下情况:(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3)对该药物过敏者;
(4)有腹腔手术史者;(5)有严重的心、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
性疾病。检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治疗取董氏奇穴门金[2](在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取穴,双侧),火主(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穴,双侧),肠门(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三寸,支正与养老上至下双脚对称按压脊柱两侧3~5遍;坐位直推法推脊柱两
侧各5~8遍;以分推法从上至下推5~8遍;以脚跟拨骶脊肌从上至下3~5遍;从上至下点揉背俞穴;脚啄点法施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与第二侧线2~3遍;下肢松解:患者先俯卧后仰卧,前后均需操作。医者一脚立于床面,另一脚从大腿至小腿行揉搓法从上至下3~5遍,在踝部施以牵抖法3~5遍;医者坐位,于患者足底行啄法5~8遍重点在足跟部。患者仰卧,医者脚法同上沿大腿内侧足三阴经操作3~5遍。此法治疗后,患者下肢应感稍麻和温热为度。疲劳局部方法:多采用疏经理经等法,如脚压法、脚揉法、脚搓法、点法等,使局部软组织得以放松;用脚推法、脚拨法、揉法、振法等,使局部得以理经抚平和复旧;循经点穴:踩跷时常用穴位:涌泉、承山、委中、昆仑、承扶、太溪、肾俞、肝俞、脾俞、厥阴俞、内劳宫等;辨证点穴:该法以脊柱(背俞穴)、脘腹(中脘、气海、关元等补益穴)及脾经、心经、胃经为治疗重点。促进代谢、补益气血、增强抗疲劳的能力。
全部治疗时间为1个月,循经推拿治疗为15天,踩跷治疗为15天,2种方法间隔治疗,1天循经推拿治疗,1天踩跷治疗。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消失,生活、工作
恢复正常;显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明显减轻,劳累后的有
轻度症状,休息后诸症能缓解;有效:疲乏、无力、失眠等症减轻;无效:各项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
4 讨论
古代医籍未见此病名,但有相关描述散见于“虚劳”、“眩晕”、“郁症”等,疲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从气血津液辨证来看,属于气血耗伤,与“劳损”、“虚劳”
和“劳伤”等相似。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木、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肝”为罢极之本,主筋,三者相互协调,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充足,肝肾得充养,气血调畅,阴阳调和,精力充沛。循经推拿术是运用祖国医学传统推拿手法通过循经推拿对经络系统及脏腑功能进行疏导调节,笔者主要选取的经脉是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的相关经穴,从而达到整体上对阴阳气血进行调节,恢复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配合中医传统的踩跷术,达到了协调阴阳,助脾运,调肝肾,活气血,畅气机,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因此取得较好的疗效。医者的双手和双脚直接作用于患者疲劳的局部,除了能带给患者心理上被关爱的暗示以外,通过上述原理调理全身气机。另外,在治疗时,应注意休息,适度锻炼,合理的饮食及良好的心态,身心同治,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中点取穴,双侧)进针,选用0.30×40mm一次性针灸针,刺入0.5~1.5寸(具体深浅根据每个穴位情况而定),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复诊一次,记录病情变化。疗程结束时,再行上述所有化验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的数据采用Ridit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对腹痛、腹胀及大便频率、形状和排便异常等症状按轻、中、重分3级。症状程度分级:0级=无;1级=轻度(提示后方觉有症状);2级=中度(有症状,但能正常活动);3级=重度(有症状,影响正常活动)。频率分级:0级=无;1级=偶尔(1%~24%时间内出现);2级=经常(25%~50%时间内出现);3级=持续(50%以上时间内出现)。腹痛分级标准:0级=无疼痛症状;Ⅰ级=有疼痛症状,不影响工作或不需要服药;Ⅱ级=有疼痛症状,部分影响工作或需要服药;Ⅲ级=有疼痛症状,必须全休、服药或进食无效。评分标准:0级0分;Ⅰ级1分;Ⅱ级2分;Ⅲ级3分。
2.2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1~2级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
2.3 总体评估 (1)记录治疗前、后总分(各项症状分数相
加)。(2)治疗后症状改善评估(记录症状改善率):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4 治疗结果
2.4.1 通过对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评分变化对比,针刺董氏奇穴对肠易激综合症的总体症状改善率为69.08%,结果见2.4.2 通过对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改善率的比较可以看出,针刺董氏奇穴对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改善均较好,但对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表2)。治疗中无不良反应。3 讨论
肠易激综合症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长期的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造成肝气郁结,脾胃亏虚;脾胃亏虚,脾失健运,水湿不运,渗入肠道而见泄泻;肝失疏泄,可横逆犯脾,即肝木克脾土,脾土受克而见腹痛,脾土不运而腹胀;病延日久耗伤气阴,肠道失于濡养,大便推动无力,可出现便秘症状,中医治疗以健脾化湿,化生气血,疏肝理气,调理肠道气机为法。
董氏奇穴乃台湾董景昌先生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可以说是与十四经并立的针灸体系。由于针刺董氏奇穴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均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组
董氏奇穴门金穴在足阳明胃经上,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输穴陷谷,为土经上的木穴,可以调理土木,健脾疏肝,据《针灸大成》记载陷谷“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热病无度、汗不出、振寒疟疾”;且手足阳明经相通,故又能调理大肠经气,使肠道气机通畅。火主在足厥阴肝经上,相当于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太冲,为(肝)木经上的土穴,也可以调理土木,疏肝健脾,柔肝止痛。肠门在手太阳小肠经上,《医学入门》认为小肠与脾通,小肠主泌别清浊,分利水湿,肠门是手太阳小肠经经穴,通过调理肠门穴不仅可以调节小肠泌别清浊功能,调理肠道气机而治疗腹泻、便秘还可以健运脾土,运化水湿。以上诸穴合用,可疏肝健脾,益气养血,调畅水道,和调气机,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有较好的效果。
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培训,由邱雅昌教授(早年师从董景昌先生嫡传弟子,拜台湾针灸泰斗杨维杰为师,后再拜师中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学习内科疑难重症。)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董氏奇穴疗法。
9月14日—9月19日(14日全天报到)北京举办,
报名刘老师(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