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是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一个特殊人群。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吃饭、洗澡、穿衣、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活动等日常生活必须由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
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已突破了万。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六成。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老年人衰老(器官变化、功能下降、平衡机制下降)、疾病(原发病、并发病、其他老年疾病)、综合症(睡眠障碍、疼痛、尿失禁、脱水、便秘等)、功能降低(运动性、感觉、认知、情绪)、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使用各种利于功能恢复、功能矫治、功能补偿、功能适应的医疗护理、训练和教育等手段,恢复其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能力,使其全面康复。
常用的老年人康复训练方法如下:
1.协助运动
(1)仰卧双手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健手带患手伸直举向上方,做左右侧方摆动,还原。
(2)健腿插入患腿下方,两下肢上抬、外展、内收、还原。
(3)双手交叉放腹部,两膝区区立起,双手抱膝向腹部靠近,还原。
(4)利用滑轮将肢体患侧吊起,健侧肢体帮助运动。
2.主动运动
当老人的肌力和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积极进行主动关机活动训练。
(1)颈肩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如头、肩部运动。
(2)上肢关节活动障碍康复训练,如肩关节、肘关节等部位运动。
(3)下肢关节活动障碍的自我康复训练,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运动。
(4)躯干活动障碍的自我康复训练,如站位、卧位等部位运动。
《肢体评估康复训练系统》通过独立游戏的画面质感,激发患者主动训练的热情,通过百种康复训练方式,让患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投入到评估和训练中,以增加训练趣味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思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康复训练的作用。
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老年人运动的特征进行肢体部位的锻炼算法,通过惯性捕捉反馈老人的肢体状态,作为肢体评估的手段,得出心肺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平衡素质,身体形态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对身姿的矫正起到作用。
系统共有52种康复锻炼方法,根据人体骨骼划分32种肢体训练部位。内容和肢体对应双向选择匹配。康复训练方式共计种。
通过大数据平台统计记录训练时长,关节移动距离,平均速度,训练得分等,并做出曲线图变化,支持打印报告。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