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10月26日下午,医院麻醉科(麻醉疼痛与围术期医学科)胡静医师正在门诊五楼上门诊,忽然听到了一阵阵急促的呼救声。她简短地向门诊病人做好解释后,快速冲向呼救声……
呼救声来自门诊五楼大厅靠近卫生间的走廊,一位极度消瘦的高龄病人仰面躺在冰冷的地上,陪同的家属焦急万分,消化内镜中心的王鸿丽护士正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胡静医师立即跪在病人身旁,快速检查生命体征,此时病人面色苍白,触摸颈部大动脉未见搏动,判断病人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胡静医师立即启动心肺复苏“黄金救援5分钟”法则,闻讯而来的麻醉科冯悦、钟艺住院规培医师协助胡静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和维持。消化内科主任张振玉和副主任张予蜀,麻醉科副主任斯妍娜和侯丕红医生,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曹志刚,门诊服务台护士王文娟,门诊护士长张淑媛,门诊办刘涛等齐心协力前来救援。
在几位主任协调下,立即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抢救病人。为了进一步的救治,麻醉科胡静、冯悦、钟艺医师和门诊王文娟护士护送病人至急诊抢救室,进行后续的抢救。
参与此次抢救工医院不同部门,开展着不同学科领域的工作,在病人最为需要的危急关头,迅速来到现场,团结一致,紧密协作,给予了病人及时的救治,体现了医院的急救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抢救,麻醉科作出了快速反应,在听到呼救的5分钟内开通了病人的人工气道,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机,这也是得益于该院麻醉科舒适化医疗工作的开展。舒适化医疗使麻醉医师从手术室内走向了手术室外,来到了本部门诊五楼至七楼等多个诊疗区域,成功救治多名急危重症病人。据了解,近五年来,麻醉科副主任斯妍娜针对“舒适化医疗”的运行流程、工作制度等进行了建设和进一步规范,设立了麻醉门诊,每周三晨课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大大提高了麻醉医师的理论知识及学术认识,定期开展麻醉医生及护士的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床旁超声及急危重症临床病例的情景模拟演练等。情景模拟演练加强了麻醉医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大大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舒适化医疗在手术室外实施,加强了麻醉和急救药品的规范管理,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优化质控管理,设立了手术室外麻醉急救流程和预案,制定了门诊病人急会诊制度,最大程度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医院行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及善于配合的舒适化医疗护理团队,保障日常的舒适化医疗工作,在临床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可以准确迅速作出反应,为病人赢得最佳的救治时间。
该院麻醉科主任史宏伟说,麻醉学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麻醉医生对危重症病人的围术期救治好比“在悬崖边奔跑”,麻醉医护团队一次次挑战“极限奔跑”,底气来自对医术的精研,勇气来源于对生命的关切。
通讯员胡静章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