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综合症,被誉为教育界的“流行性感冒”,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的“心头大患”,父母和老师担忧的“疑难杂症”。据称,高达65%的学生患有或长期饱受考试焦虑的苦恼。其一般临床的症状表现被概括为“死亡六重奏”,即:面色惨淡、全身出汗、双手发抖、心悸胸闷、肠胃不适、头晕脑胀。患有考试综合症的学生一到快要考试的阶段,思维便会迟钝,注意力涣散,本来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到了考试也回忆不起来了,最终导致考试失利。
把对考试的焦虑比喻为病症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实际上,考试前的紧张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一项心理问题值得探究。
最近,又到了开学后的月考季,许多孩子还没从假期的松懈状态中苏醒过来,就要投入到紧张刺激的考试中去,好几位家长也都私信小蓝老师,提到孩子关于考试的“老大难”问题又要犯了。那么今天,我就和在座的各位父母唠一唠克服考试焦虑的事情。
考试综合症,有外因也有内因
每次临近考试,似乎如临大敌的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父母、全家上下都跟着孩子着急,这样的场景很多家庭都在上演。父母的焦虑无形之中带来心理压力,这便是导致孩子害怕考试的外因之一。
类似的,当家长或老师过分夸大考试与个人前途之间的关系,也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
除此之外,外因还包括复习不到位、考试难度大、准备不充分等。
相较于外因,我们更难觉察的是导致孩子考试焦虑的内部因素。
首先是生理机制的表现,巴浦洛夫认为,我们的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大脑的神经活动中,不同区域之间会有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例如我们说的考试“怯场”,其实就是掌管“紧张”情绪的区域发生兴奋,然后抑制了掌管“行动”和“言语”的区域。
如此来看,适度的考试焦虑也有它的合理性,是我们人脑处理事件的正常规律。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对考试恐惧、紧张其实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患有考试综合症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卑感,时常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总担心自己对考试准备得不充分,考不了满意的分数。
最后,考试前过度疲劳、营养不均衡、睡眠不足等习惯问题也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帮凶。这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一点。
那么,作为父母,有办法帮孩子克服考试焦虑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方法吧。
允许孩子出错,给孩子做“减法”
“做减法”的出发点是让家长在考前减少给孩子的心理压力,“减负”是缓解紧张的第一步。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找了54名成绩相近的学生作为被试,让他们参加一个演讲。在学生的准备阶段,朗格将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反复告知他们三种不同的关于“演讲出错”的态度。
第一组学生被告知演讲中出错是不好的。
第二组学生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
第三组学生被告知应当大胆探索,不必在乎出错的事情。
结果在这三组中,第三组学生演讲的表现是最好的。朗格分析其原因在于,第三组的学生受提示的影响后,完全把追求完美的目标抛之脑后,只专注表达,大胆去探索。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允许孩子出错,减少做错事的心理负担,可以让孩子发挥得更加出色。
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在不断给孩子做加法,希望孩子在本次考试过程中一定要考多少分,一定要突破某个目标,不允许孩子犯错。
往往这样,孩子越容易考不好。
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做减法,结合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只要达到预期的底线就算达标,若能高于预期底线就是进步。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放松情绪,以平常心去对待考试,成绩往往也会出乎意料。
教孩子正视焦虑,适应焦虑。
拥有良好的心态总能事半功倍。
考试前出现背书背不下去,背了就忘等现象,主要就是心态对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造成的影响。
建议家长首先保持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在用餐时间、上学放学的路上和孩子说些鼓励的话,让孩子自己说出心中的压力。
如果发现孩子对考试有了紧张感,我们应该告诉他,焦虑的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既然出现焦虑,我们就要勇敢接受它,正视它。也只有正视焦虑,我们才能坦然从容的应对考试,用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复习。
如果您孩子是就是那种一到考试就过分紧张的类型,不妨给他试试这样的一种练习方式。
把平时的作业当成考题来做,限定时间。
因为考场上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题目,除了考察知识的掌握,还要考察孩子做题的速度效率,很多孩子到了考试紧张,就是因为平时写作业不认真,边玩边吃边写作业,没有养成高效率一到考试就慌了神,所以,在平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应这种考试的紧张氛围,一旦适应了,上了考场自然也就气定神闲得多。
当然,关于月考,期中考,乃至中高考,希望家长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些正确的认知。从理想期望、学习动机等方面给孩子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思考。
养成运动的习惯,缓解压力
谈到考试学习,劳逸结合是永远也绕不开的一点,中高考的改革现在也愈发重视体育教育。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运动能够增强运动者的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状况,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从而缓解压力。
所以,家长切不可忽视孩子运动习惯的培养。清华大学化学生物学的刘政佐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运动对他当年的高考有着积极影响:
我的偶像是科比,他的曼巴精神也一直在影响着我。
我非常喜欢打篮球,即使高三非常忙碌的时候也会坚持打球,因为这样可以帮我缓解压力。直到高考当天,我还在打球,我觉得这并不会影响我的考试,反而会让我放松。
当然,在高考当天还坚持打篮球的行为并不适用于我们每个人,但当孩子学习疲劳,考试前过度紧张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适当轻松运动,这对于缓解疲劳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可以,在月考前的这个周末,家长不妨带孩子出去爬山、去动物园郊游等。
当然,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运动确实可以让人放松,缓解疲劳,但考试前的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从众。
小蓝老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运动的习惯,对于那些平日里就不爱运动的孩子,若强行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寄语:
无论是即将到来的月考,还是期中期末或者模拟考试,这些都只是阶段性的学业水平测试,家长自己首先不必过分焦虑,不要让孩子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强调竞争但不用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切忌不能因此打骂孩子,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父母的这些暴力行为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对未来的考试产生阴影。
对待孩子,我们可以要求他平时多做答题策略的训练,做好考试技巧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合理安排考试复习的时间;教会孩子科学用脑,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考试,轻装上阵。
其实学习也好,考试也罢,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家长所能做的无非是一些外围微不足道的细节,与其焦虑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如在考前给他做一份合理的膳食,空闲的时间陪他说说家常话,帮他把紧绷的弦放松一些,做好辅助的工作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