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美 谢思宁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赵春美、谢思宁、张晴);,首都医科医院中医科(贾春蓉);,首都医科医院麻醉科(安立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39(05):-.
DOI:10./cma.j.issn.-..05.
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JJ-04)
ORIGINALARTICLES
本研究拟将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电针(EA)复合局部麻醉应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患者,观察其对患者术中循环,术后恢复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年10月~年7月,择期行局部麻醉下CAS的患者,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病例例。随机分为EA组(A组,41例)、TEAS组(T组,42例)、假EA对照组(C组,41例)(图1)。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不使用镇静药和镇痛药。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输液,监测无创血压、HR和SpO2等。术中采用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手术操作部位局部浸润。患者入室前即已泵注尼莫地平,泵注速度为10μg·kg-1·h-1。术中以患者术前基础BP值的80%~%为基准,如果出现低血压(MAP小于基础值的80%)并持续达6min时,调整尼莫地平泵注速度,必要时停止输注。同时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静脉持续泵注多巴胺0.1~1.0μg·kg-1·min-1。心动过缓(HR小于50次/min)时,静脉给予阿托品0.5mg,必要时重复同样剂量。高血压(MAP大于基础值的%)持续6min或/和心动过速(HR大于次/min)持续6min时,持续泵注尼莫地平0.1~0.5mg·kg-1·h-1或/和艾司洛尔20~50mg单次给予进行控制,必要时可追加乌拉地尔10~15mg。出现恶心、呕吐时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
1.3 穴位的选择和定位
本研究选择两组穴位,一组为水沟连百会;另外一组为合谷连外关。水沟穴位于人中沟的上中1/3交点处;百会穴位于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图2)。对A组患者进行EA,选择患侧穴位,管针进针0.5~1.0寸,捻转得气后固定针柄,连接EA。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2Hz/Hz,疏密波,每3s交替1次,波宽2Hz时0.6ms,Hz时0.2ms,完全对称双向脉冲波,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术前30min开始直至手术结束。对于T组患者,选择患侧穴位,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频率与A组相同、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术前30min开始直至手术结束。对于C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用纱布覆盖并连接电刺激仪,不进行电刺激。其中与针刺相关的操作均由我院中医科专门医师负责,并对所有患者在相应的穴位操作后用纱布覆盖,实施麻醉的医师不清楚具体的穴位细节和分组情况。负责术后随访的医师也不知道入选患者的具体分组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1dMAP和HR情况。详细记录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观察术后第1天09:00、第1天16:00、第2天09:00、第2天16:00时患者VAS评分,并计算出现中等程度疼痛以上患者的例数(VAS≥4分)。观察术后6、12、24h时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情况。记录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
2 结 果
2.1 术前一般情况比较
3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性别构成比、身高、体重、患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临床症状、手术时间、输液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血管狭窄程度均为重度或闭塞(狭窄程度70%)。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术中血压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3组术中及术后1dMAP及HR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3组术中多巴胺、乌拉地尔使用例数及使用平均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术中使用阿托品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而A组和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C组(P0.05),而A组和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6、12、24h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给予止吐药。统计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患者,术后1d,A组和T组均明显少于C组(P0.01),而A组和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2天,只有A组发生1例中度以上疼痛,T组和C组中无发生中度以上的疼痛患者。3组之间中等程度以上疼痛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中等疼痛程度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口服。麻醉满意度方面,A组和T组非常满意者均大于C组(P0.05),而A组和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感觉一般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A组和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4处穴位: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旨在研究针刺麻醉应用于局部麻醉CAS术中稳定循环、促进术后恢复的作用。
从本研究术中BP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支架置入前BP维持在基线水平上,而支架置入后降低BP,但不超过基线水平的80%。这是由CAS的特殊性决定的,支架置入后适当降低MAP水平,有利于稳定脑灌注压,避免由于短期内过度灌注导致高灌注综合征。本研究中3组术中BP维持在相同水平,而EA组和TEAS组尼莫地平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说明EA和TEAS均可以减少术后高血压的发生,减少血管活性药术中的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EA组和TEAS组阿托品的使用例数多于C组,说明EA和TEAS具有减慢HR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CAS术后A组、T组与C组PONV发生率并无区别,A组发生3例,T组发生2例,C组发生0例,考虑是由于CAS为局部麻醉手术,其PONV的发生率较低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所致。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CAS的患者手术刺激轻、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但在本研究中,仍然有部分CAS的患者(C组有10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其VAS≥4分,达到中等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口服药物处理(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口服)。而与C组比较,T组与A组术后第1天的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A组只有2例患者,T组无)。这说明针刺具有术后早期辅助镇痛,这与以前的研究是一致的,更加证明了在CAS术中针刺辅助镇痛的益处。局部麻醉患者手术术中的紧张情绪、手术穿刺部位疼痛、导丝在血管中的走行、扩张颈动脉窦等均可以引起患者术中不适。麻醉满意度方面,A组、T组、C组非常满意者分别占63%、83%、41%,而感觉一般者分别占2.4%、2.4%、26.8%,可见术中实行EA及TEAS可以明显提高麻醉满意度。而TEAS因具有无创的特点,患者满意度最高。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