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秋冬期末总结张春燕激情也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SWOT

这个SWOT的白色部分是延续五下的相同部分,黄色字体是六上的特别部分,蓝色字体是学期结束新加入部分。

我们先从白色说起。这些都是一直延续着的我的样子。而划线的地方,是六上我去掉的部分。

比如我说“对生命的赞叹和敬畏”这里,我划掉了后面的“好奇”。因为我仔细想了想,我跟每一个生命的交互,都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起,我不会没事的时候想知道这个生命是怎样的,从而爆发出研究的愿望。我都是在发生事情之后,要不感叹他怎么这么神奇,要不对我不能理解的部分抱着深深的敬畏。

还有“劣势”的“聚焦常规流程”。

在五下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憎恶”,因为我真的觉得让我天天去统计,订漏我会疯掉,会完全没有幸福感——我要带你去往未知领域,才能发展你,同时幸福我啊!但是后来一半主动一半被动地在聚焦,班级发展也不错,所以六上划去了“憎恶”。

到了六上结束,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其实是意愿和能力、精力的冲突。我的课没有什么纪律问题,但是一些新老师,橄榄树的孩子就对他们构成了困扰。

呃,记得上个学期我们的婷婷老师就是常常在橄榄树遭遇困难的,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橄榄树怎么怎么样,她碰到问题的时候,立刻就会想办法去解决,但是她越是这样的时候呢,我就会越难过。我那时候跟王校说,我说王校啊,婷婷老师真的太好了,但是呢,我真的害怕她有一天会崩溃掉。

然后王校长跟我说,说如果你觉得老师这么好,那春燕同志你无论如何,应该在班级管理上帮帮这些新老师。然后我就心想:我一定要帮帮她。但是发现这个意愿是不可以的,因为你的能力和精力在这里,还不足以支撑你实现你的这个意愿。所以在这里呢,这是我一个愧疚。

而黄色部分是六上特别的点。

在机会(O)这里,我把军娣和青松老师的加入视为机会。

的确,他们的到来给了橄榄树很大帮助,尤其是军娣老师,她说,你就当我是块抹布,哪里脏,哪里需要,你就把我用在哪里。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做个学期,很多时刻,她都会毫不迟疑地出现,帮我解决困难。

还有“新生源”的汇入,这里我在开学的时候,既把他作为机会,又把他作为威胁,但是经过一个学期,我发现新生为橄榄树增添了无数活力,哪怕调皮或者暂时学科薄弱的孩子,也不构成威胁。这个学期,应该是我离开北京之后,从班模来讲,觉得最最完美的一学期。

蓝色部分,就是经过这一个学期,我的新的生长点。

最大的生长点就是“持久的激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太重要太重要的点,具体为什么,我放到后面去说。

好,那就带着这样子的一个我,来展望一下我们的mvvs。

MVVS

在“愿景”这里呢,一方面是作为教师群体,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教师”对于我来说,其实只是意味着一个实现我自己生命价值的“支点”——我不是立志做个好教师,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幸福”“整全”的人。

而我的“幸福”,必然建立在立己达人的基础上。我特别希望我能够像一盏灯,不像一盏灯的时候,像一个萤火虫,我愿意发出光芒,照亮世界,这样的幸福就是我期待的幸福。

而“整全”呢,就是说,教师对我来说,它不是一个职业,他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可以实现我整全的生活。所以对我来说,什么上下班,什么寒暑假,所有的这些,好像真的就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我觉得,回头我失业了,要去卖煎饼,那我这煎饼摊儿,我肯定也得把它整成一个整全的,能实现我幸福的地方。就是说,别管我做什么,那个职业都是我实现我幸福整全生命的方式,我看中的是这个,而不是另外的什么。

基于此,六上,我给自己如下具体愿景:

黑色的字体是六上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愿景,红色的字体呢,是学期结束之后它的一个实现的程度。

这是班级愿景。具体故事我会在后面结合课程讲述。

第一张图是小学高段语文学科的核心观念、核心技能和创新思维、人格发展。结合这张图,第二张图便是我制定的六上语文学科愿景。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只用读、写两个指标,似乎不能很好的区分差异,同时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水平,然后来据此突破,所以我又细分了一下。

我把阅读分成了难度,理解度,表达度,沉浸度这样的几个度;写作分成了文学性和观点性;表达这里是口语和朗诵;最后一个是书法。

之所以阅读会分这么多类,因为我发现班级孩子的阅读差异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在成绩单上也把这样一个说明放进去。

一个学期下来,班级孩子整体发展都不错。之前读写深入的孩子表现了更大优势,后进班孩子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但是有几个读写方面必须特别说一下的孩子。

先说阅读。

孩子A五下学期后半段转入。在家庭有妈妈的陪伴阅读,所以阅读难度、数量、时间都是可观的,所以六上开学初,我给出的评估是在读写优秀向卓越迈进的行列,但是这学期在学校的观察,发现他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度以及沉浸度,都比家庭低很多,需要不断激励和跟进完成底线,否则就被操场上的各种运动吸走了(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其实一直在寻找“度”,我会觉得必须在尊重生命倾向性的前提下,去发展他,而不是强拧——这点可能和妈妈的理念有不同)。

孩子B,越往高段走,他的阅读便越不能沉浸,他的智商,或者说脑洞其实非常大,课上思维表现很好,针对课堂内容的写作这学期也进步巨大,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是能够读懂并继续深入的。但是,因为生命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所以表现懒散,不能沉浸的。要发展这个孩子,我觉得就是要帮他找到他真正热爱的领域,目前还在寻找中。

孩子C,他的强项在逻辑理性思维,数学做题非常快,思路清晰,正确率很高。但是应该是跟生命类型有关,前期自动化阅读和写作都没有过关,所以对故事性的书籍是读不进去的。我们大家写字的时候,他常常只能写字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但是他这字条分缕析,get那个关键点get得非常准。起初我认为要帮助他“补漏”,但是王校认为倒回去补漏的价值不大,一来马上到青春期了,有些孩子的生命风格和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要尊重(当然,强拧可能也没用,反而适得其反,碰触到他的自尊);第二时间有限,还是要向前看。所以,我突然有些方向了,转换了一个交互方式——包括点评他作品的方式。

还有三个在写作上待突破的孩子。

孩子A,口语表达没有问题,但是书面写作几年来都没有突破。目前为止仍然不会断句,点标点,句子的逻辑不通,成文困难。之前我一直聚焦孩子们能够做到的,所以孩子自身很有自信。无论考试还是写作,常常前三名交卷,但呈现出的漏洞很大(不过这个学期,他生字的正确率有了一个跃升,由之前平均50%左右到现在70%左右),目前我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孩子B,六上转入,能够沉浸历史、科学类书籍的阅读,思维中有很多灵动。但是生命状态一直低迷,书写几乎无法辨认,作业应付,能逃则逃。这个孩子,之前在公立学校频繁转学,并因为学业落后受到过伤害。在家庭中对抗明显,妈妈常常因为耗不过而放弃。

这两天跟妈妈的交流其实让我挺震惊的因为在学校,孩子给我的感觉就一直是往后缩,干什么都没有动力,生命能量弱弱的。明明朗诵很好,但是你说我们下课排一下,然后去小桥朗诵吧,他想想就会说算了吧,或者答应了,但是下课之后赶快跑掉。但是回到家里面之后,妈妈竟然说不写作业,生气得吼,整个小区都能听到。

这让我认识到,这个孩子的生命其实还是顶着厚厚的壳,生命能量处于抑制状态。后来我跟妈妈交流跟进的方式,妈妈的意愿也很强,想要弥补小时候陪伴的缺失。我说你孩子这个假期有什么闪光的地方,你一定要及时的表扬到他,同时也反馈给我。妈妈说,今天我就发现它的英语字帖写的非常好,我一看果然是,我就从来没看过他写这么好看的字,所以也赶紧小窗孩子表达了我的惊叹。

所以,这个孩子更多的是习得性无助。所以,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他的动机问题,另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后继我会继续跟进,以观后效吧!

孩子C,五下后半段转入。心智较小,逻辑思维受困。课堂内容基本不能理解,导致写作时候基本是靠俏皮话来凑字(即使这样,也只能凑二三百字)。但是对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浓厚。曾建议他降级,但是孩子说,不行,我每天早课练吉他是喊“一二”的。后来我也认为降级可能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因为即使五年级,也已经进入高段,前期的漏洞依然不会有时间弥补,另外,现在的状态跟孩子的生命类型和学习习惯相关。

当然,他期末试卷上写“表白”,写心动的作文,太过惊艳,绝对是他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文——

章。我念一部分吧:

她当时正在小桥音乐会上与另一个女生表演唱歌,她手拿白羽毛的折扇,外面披着一件白羽毛的马甲,聚光灯照在她的身上,竟显出了一丝丝恐怖的气息。

我们的写作要求是按照《少年闰土》的结构来写人,所以第一段是一个最深的印象的定格,你瞧人家这定格,定格的多好!然后继续往下——

这个女生她姓X,你可以叫她X,第一次和她相识,就是在小桥音乐会上认识她的。还是那一天,我是小桥音乐会的主持人之一,当时我也要报幕,也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个节目开始了,那时候正是夏天……

这一段写了初始,原来是这样的机缘。

然后呢,我跟她聊天,发现我们竟然是同乡,然后就有很多的快乐……后来又和人家唠嗑,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女中英才,不争取到她的喜爱,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我先起了个头,我喜欢上了她!

你看这是多么大方自然的表白呀!而且这个理由折射出的是多么正的三观啊!(我简直觉得我无需做任何引导)

后来暑假后,我六年级,她五年级……然后到了后来,她过了一次生日,我便对着她表白了,她也没有说什么,所以我们还是正常的交往。

在前几天的跳跳蚤市场里,我在river的奶茶铺前遇到了她。我当时刚买了一杯冰红茶,她买了一杯奶茶,我便和她碰了一杯,后来又看到有人在卖发卡,我便挑了一个很好看的,用纸包了起来,让美术老师交给她,她收到之后很是高兴,但他不知道是我送的。

我和他的感情越来越深……

这就是他的考试作文。

的确,这个孩子的生命有很多很多动人之处,但是就是进入精确逻辑方面的理解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所以,目前,我对这个孩子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学科方面降低要求,不断鼓励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舞台表演,比如唱歌这些地方亮起来,以确保生命的自我认同不会丧失。

基于SWOT分析和MVVS的战略地图

OK,那么基于我对自身的愿景和基于班级、孩子的愿景,来梳理一下我的战略地图。

学习成长维度

(一)经典啃读——关键字“脱白”“悲剧”“哲学”

先说说我的六上个人阅读。

这个学期,我的个人阅读是有一个爆发的。

1.历史脱白

在前半学期,主要是跟着这个《世说新语》的课程,继续补历史,这个学期主要是黎东方、许倬云、黄仁宇等大家的书,挑着读了一部分。经过两年的恶补,我的历史知识已经从小白状态进阶到不那么白状态,算是基本底线的初步达成。

2.尼采、悲剧、史诗、哲学

《世说新语》结束之后,马上就转入了悲剧课程。这一下子又重新帮我打开了我之前事实上就非常喜欢的领域——对,就是悲剧的领域。

这些书很多都是重读,像周国平讲尼采以及尼采的原著。

尼采,20年前我就非常非常喜欢。重读的时候,感觉很多东西都被激活了。所以呢,在悲剧这个地方,我自己的体会和感触非常得深。之前我其实一直在探索我的生命类型到底最适合哪个领域,现在我找到答案了,就是悲剧——它能够调动我所有的兴奋和激情,而我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把它实现出来。认识到这一点,我非常兴奋。

当然这个书目中的很多书,后面要进入悲剧的老师也可以做参考。不过这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学》,我之前翻开它的时候都是带着虔敬,但是读得时候发现,所有让我激动的地方都是之前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剩下的就读得挺没味道的。这让我觉得挺不可思议。

然后我又重听了谌洪果老师的《荷马史诗》。因为要真正了解希腊悲剧,也不能绕过荷马史诗。我之前就听谌洪果老师的这个课好几遍了,但是因为之前对神谱不太了解,加上它里面的名字太多了,所以常常跑掉,然后这一次又重新听,感觉就好了很多。

3.听书

另外,在我干活、洗漱、跑步、逛街等等时候,我就听书。我今年听书的时间也是挺长的。

这个过程中,鲍鹏山老师,我是从他的孔子进入的,之后又听他很多人文通识讲座,鲍教授的最显著特点是有气象,有情怀,让我在补充史实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感受胸怀和气象,很有感触。

后面这个杨照的《史记》,从上个学期听到这个学期,也听完了。因为这个老师是台湾人,调子软软的,听起来特别舒服,而且是有史观的历史教授,很不错。

4.团队共读《德语诗学文选》《科学哲学》

然后团队共读这里,继续共读《德语诗学文选》,因为加上了希腊悲剧的阅读背景,这里面刚好也读到舍勒谈悲剧的内容,再读这本书也觉得越来越有味道了。这个时候就特别开心。

然后还有很开心的一点,就是跟理综组共读了《科学哲学》,这一本书读的让我也非常非常的感兴趣。

这就是我这个学期阅读中重点想要分享的对我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的部分。

5.重遇七年前的我

然后那天我的QQ跳出来一个框,说什么我七年前的今天发表了这篇文章——《一颗正在发芽的树》,我一看,当时自己就惊叹了一下。

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很久不想过去了,然后突然间看到我七年前,在我当老师一周年的时候,写下的这个这个东西,天哪,原来我当时的激动就是这样的——

(二)组内教研和王校随机帮助

组内教研,江卫老师对初中教材的梳理,让我收获颇大。他的阅读背景很扎实,从他那我补了很多漏洞。

而王校对我的有问必答,更是让我无尽感激。

因为这个学期,王校希望对《世说新语》《吉檀迦利》这样的大课程完成新一轮的升级,这些课程他都亲自设计,《世说新语》上学期他上过一部分,后来就让我自己上,但是我总怕把它上坏了,所以每次课前我都要让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给我梳理一遍,以确保我在理解他的设计意图上不跑偏。

(三)课堂实录

而课堂实录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成长点。

我特别喜欢做王校上过的课的实录,因为这个过程我能体会他运思的严谨,从而获得极大收获,但是我自己的,我就有点怠工,因为收获不大嘛。不过我把重点放在再次理解他的课程逻辑在孩子这里的实现后,就又重新兴致盎然。

分享几个印象特别深的点吧!

1.理想社会的构建

比如说上到东晋的时候,涉及到朝廷的腐败,问出这样的问题——

历史上的清官很多,“公正廉洁”的要求也从来没有改变,但是从古至今,贪官污吏为何一直层出不穷呢?你的建议是什么?

事实上,在进入历史这样的大课程之前,这样的问题,根本就在我的视野之外,我哪里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