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与冥想有哪些共性与区别

北京雀斑专业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619.html

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电子工程博士,从事通讯工程研发多年。十年前兴趣转向意念心理研究和临床实践。现为美国认证催眠师,美国国家催眠协会(NGH)会员,专业催眠师培训认证导师。目前居住美国波士顿地区。

催眠这项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国人了解和推广。如果你仍然对此一无所知,欢迎阅读《催眠术:被翻译误导的先进心理开发治疗技术》和《催眠技术推广应用正在成为新趋势》两篇短文补充一下基本知识。

初次了解催眠的人们常问的问题之一是”冥想跟催眠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事实上,催眠和冥想都是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但是在欧美,催眠被认为是流行“新黛”(英语俚语用thenewblack形容流行的事物)。因为就像黛黑色一样,它几乎可以与任何东西“匹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改掉不良习惯,控制疼痛,减肥,减压,缓解焦虑,治疗抑郁,等等。目前,催眠的应用扩展可谓日新月异,已非本篇短文可以全面罗列。

图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会说,冥想在减压,缓解焦虑方面也有帮助。不错,催眠和冥想确实有共同点,因为他们都会使人进入一种相似的意识状态。而使得催眠脱颖而出的正是它们的差异。冥想与催眠的共性与不同冥想是一种你可以在安静的地方集中注意力并尝试放松的技术。一般来说,冥想的基本步骤是,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闭上眼睛深呼吸,鼻进口出

尽量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过一段时间睁开眼睛,伸展,结束

冥想是关于此时此刻的锚定,是一种内省的形式,可以观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希望能把事物看得更透彻。催眠也是一种你可以在安静的地方集中注意力并尝试放松的技术。但催眠最重要的步骤是在你放松和专注地进入催眠状态之后,通过潜意识交流技术解决心理问题,从内到外改变生活。这是因为潜意识里存储着所有的记忆,创造力,情感,信念和直觉。当你能够访问和改变这些内容时,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是无法改变或实现的。催眠可以请催眠师来带你,也可以通过学习自我催眠技术来完成。两种方法都一样有效。催眠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图),进入催眠状态,改变潜意识认知,走出催眠状态。图,图片引自hypnosistrainingacademy。进入催眠状态是采用催眠引入技术进入潜意识状态的过程。改进潜意识认知是在催眠状态下通过跟潜意识交流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走出催眠状态是从潜意识回到理性意识状态的过程。毫无疑问,冥想可以帮助你镇定下来,放松身心和整理思路。但是,催眠和自我催眠可以帮你做更多事情,达到更多的具体目标。催眠可以为你:

减轻压力

克服恐惧

洞察内在

接受灵感

释放创造力

在困境中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

实现目标

催眠可以使你更接地气,不论局面如何混乱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真正潜能。那么催眠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首先,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有的意识状态,跟我们平时被理智过滤和限制的意识状态有所不同。这种状态有其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催眠心理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记得当年我开始学习催眠技术的时候,每天都处在惊掉下巴的状态,真不知道前辈们哪来这么多大开的脑洞,想出这些天方夜谭的思路。可是一旦进入催眠状态,在不同的感知和认知维度下,这些技术的含义就变得容易验证和理解了。也就是说这些洞察只有通过催眠状态下的感觉和经历才会认识和理解,仅靠理智性的语言描述无法让没有催眠经历的人准确理解。每当我的来访者反馈说更深广地了解了自己,学会了跟自己潜意识的交流方法,增强了自信,我就特别欣慰。因为让来访者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掌握方法自己去解决未来的问题是我帮助他们的初衷和诚意。

一般在做催眠前,被催眠者通常会设立一个特定的目标或意图,比方说改变贪吃习惯或者消除对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等等。催眠过程会把这个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资源和方法印刻在你的潜意识中。在你结束催眠后,已经改变的潜意识会自动指导你的情感和行为去达到你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将催眠视为一种针对结果,成功和变革的更强化和更专注的冥想。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心理障碍都是源于潜意识中存在着心结或扭曲,而且往往跟理智的愿望相违背。所以人们大多以为催眠技术是用来改变不良习惯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从催眠中受益,包括忙碌的企业家,护士,经理,领导者和那些经常打坐冥想但又想提升到更高水平的人们。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欧美名人和企业家们转向催眠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原因。比如下面这些熟悉的人物,图3,4,图片引自hypnosistrainingacademy。名人往往承受着与其他所有人相同甚至更大的压力和焦虑。而催眠恰恰能使人彻底放松。这可能也正是催眠对于减压和缓解焦虑如此有效的原因[3][4]。压力应激反应(stress)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众所周知,一定程度的压力是件好事。它可以让人保持警惕和勤奋,避免懈怠或沾沾自喜。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的说法,压力应激反应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疼痛和伤害。当你感到压力时,肌肉会条件反射地紧张,时刻准备行动。但是,压力过大,突然之间你会感觉事情变得杂乱和失控。压力应激分为两类:急性压力应激和慢性压力应激。急性压力应激是短期的,例如你必须突然猛踩汽车的刹车以避免事故发生。急性应激会触动交感神经系统来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这时你的心律加快,身体释放出更多的压力激素,例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更多的血液被送到身体周围,血压升高。一旦危险过去,你的身体就会安定下来,一切恢复正常。慢性压力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压力,比如亲人辞世,失业或难以胜任的高压工作等。对付长期压力意味着你的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安顿下来休整。越来越多的压力激素被释放再加上血压升高会耗尽你的能量储备,并导致一定程度的身体损耗。压力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你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身体。压力可能给人带来的精神症状包括:

感到沮丧或喜怒无常

感到不知所措

无法放松

感到一文不值和孤独

自我封闭

身体症状包括:

精力不足

头疼

紧张

胸痛

经常感冒和感染

难以入睡

理性思维判断能力降低:

持续的忧虑和焦虑

无法专注

健忘

总是看到事物的消极面

害怕或无法做出决定

处于严重焦虑状态下的人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更谈不上发挥创造力。只有平静的内心才会感受到灵感,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好在压力感和放松感无法并存,所以学会精神和身体上的放松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艰难时期或需要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刻。而催眠,尤其是自我催眠可以随时随地使人放松。“坐下发会呆,学的会更好”09年,笔者和家人为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一个座椅(图5)。我在椅背名牌上给学弟学妹们的留言是“坐下发会呆,学的会更好”。图5给母校至善路上的赠椅和留言这是因为发呆是达到意念放松状态的一个有效行为。当意念放松压力感消失以后,你会感觉精力更加容易集中,目标变得清晰,思路也更加开阔。这时问题往往也会迎刃而解。催眠减压的科学研究近些年,医学科学界为评估催眠的功效开展了多项研究[3]-[5]。08年,Alizamar等人在他们的《催眠疗法对降低压力水平的有效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结论是,催眠是有效的减压方法[3]。犹他大学医学院的DCorydonHammond的深入研究也肯定了催眠在治疗与焦虑和压力相关问题(包括与手术,烧伤,看牙和癌症相关的焦虑)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自我催眠在治疗偏头痛和肠易激综合症等其他焦虑相关疾病的实用价值[4]。艾琳·戴维斯(EileenDavis)是澳大利亚应用心理学学院心理咨询学院的高级讲师兼学术负责人。她对十项研究进行了科学评估[5]。这些研究着眼于使用催眠治疗慢性疼痛和焦虑症。她发现这些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催眠是帮助人们减轻痛苦和焦虑程度的有效方法。最后,冥想可以使你在当下暂时放松和缓解压力,但催眠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消除引起焦虑和压力感的思想,感觉和行为,达到长久减压和情绪放松的目的。另外催眠可以解决的问题范围要比冥想广泛得多。所以我们说,催眠与自我催眠是比简单冥想更胜一筹的高效情绪管理和疗愈工具。参考文献:IsMeditationOrHypnosisBetterForGoalSetting,SuccessStressReli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1680.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