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心脏性猝死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发病期、心搏骤停期和生物学死亡期4个时间段,而前驱期症状即早期临床表现的识别非常重要,是预防猝死的关键。虽然心脏性猝死患者逐年增加,但对于前驱症状的识别和认识仍有一定困难和迷惑。
最新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先兆”。但据国外文献报道,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而绝大多数病人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
1.胸痛、呼吸困难猝死者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现性质改变的心绞痛,呼吸困难。在尸检中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较高。
2.乏力、软弱在许多研究中发现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内乏力、软弱是特别常见的症状。
3.特异性心脏症状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国外文献报道,24%的心脏性猝死者在心脏骤停前3.8h出现特异性心脏症状,但大多数研究认为,这些症状少见,特别是那些瞬间死亡者。
4.非特异性心脏症状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出汗、黑蒙、晕厥等。
冠心病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凌晨到上午10点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多在冬季,绝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如能及时抢救病人可能存活。心脏性猝死高危者的前驱症状不多或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前数天或数周可以有短暂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一过性黑蒙或晕厥、软弱、乏力,以及许多非特异性主诉。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提示,这些症状可以预示冠状动脉或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特别是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患者。也有一些患者在发生猝死当日有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甚至面色苍白、出大汗等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多数患者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有胸痛或腹痛(典型/非典型心绞痛)、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和心悸、黑蒙、晕厥(心律失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被患者本人或非专业人员所忽视。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患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病等;第二类是心电不稳定性患者,包括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晚电位等疾病;第三类是心功能下降患者,包括充血性心衰患者。其中心梗、心衰病人,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猝死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5到10倍,而且绝医院外。而发生猝死的时候,急救每延长一分钟,患者生存的机会就锐减10%。
心脏性猝死的诱发因素是多重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或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心脏性猝死的诱发因素。戴研介绍,定期体检,戒烟限酒,选择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给自己减压,以及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定时进餐、适量锻炼、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医院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急救支援等,有利于预防心脏性猝死。
识别心脏猝死的前驱症状除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zbx/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