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家族里有三兄弟,名字分别叫老大W-P-W(小名Kent),老二L-G-L(小名James),老三只有小名Mahaim。
弟兄三人各有其家,但离得不远。
老大(Kent束),大多位于左、右两侧房室沟或间隔旁,连接心房肌和心室肌,外号房室旁道。
老二(James通路),为心房与房室结下部或房室束的通道,可能为后结间束部分纤维所形成,外号房结旁道。
老三(Mahaim纤维),为连接房室结远端或房室束或束支近端与室间隔的通路,外号结室、希室旁路。呵呵,是不是都像日本人的名字!
三兄弟中以老大(Kent束暨房室旁道)名气最大,最常见。
预激综合征家族的三兄弟都是走旁门左道的高手,我们可以把房室结区比喻为公路收费站,正常由窦房结发出激动经过房室束下传到房室结区都要在收费站(房室结区)减速慢行(慢行的标准是P-R间期0.12S)并缴费,于是三兄弟为了逃费都打起了歪主意。
老大(Kent束)收费站没有熟人,但力气大,直接在远离收费站的地方挖了一条地下通道,通过时速度很快(P–R间期0.12s),似乎神不知鬼不觉,然而跑出地道时却被收费站的摄像头拍了个一清二楚,留下了犯罪证据(QRS波群起始部粗钝称为δ波)。
老二(James)天生聪明,人缘广,在收费站有很过硬的关系(即房室结发育较小或结内存在传导异常快速的通道,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加快),到了收费站不减速,不缴费,大摇大摆的高速通过(P–R间期0.12s),摄像头也不拍(没有QRS波群起始部粗钝的δ波)。真牛!
老三人缘虽广,可是不及老二,到了收费站必须减速慢行(P–R间期0.12s),为了逃费走了一条收费站内部直通站外(起于房室结中、下部,止于室间隔嵴部或心室)的小路,虽然免了缴费可还是被摄像头拍了个正着,留下了犯罪证据(QRS波群起始部粗钝称为δ波)。不过老三的犯罪证据拍的很不清楚,(δ波很小)。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①PR间期(实质上是P-δ间期)0.12秒;(快速通过收费站)
②QRS时限≥0.12秒;
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与其余部分形成顿挫,即所谓预激波(Delta-Welle);(被摄像头拍照,留下犯罪证据)
④继发性ST-T波改变。(出收费站时过度紧张,踉踉跄跄)
A型预激(上)与B型预激(下)的心电图特征:
A型的预激波和QRS波群在V1~V6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下;A型预激多提示左室心肌预激,B型预激提示右室心肌预激。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短PR综合征(shortPRsyndrome)又称詹姆斯(James)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Syndrome)。该旁路为连接后结间束与房室结下部或希氏束的纤维,因激动绕过房室结,故使P–R间期缩短,但激动仍经希氏束下传,所以QRS波群时间正常,无δ波(图8-2-1)。目前认为该型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加速的房室结传导现象,即房室结发育较小或结内存在传导异常快速的通道,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加快。
心电图表现:
①P–R间期0.12s(常0.10s);
②QRS波群时间正常,无δ波;
③伴有阵发性室上速发作史。
变异型心室预激又称马海姆(Mahaim)型心室预激。其旁路位于右心,长度大于4cm,起于右心房侧壁或前侧壁,止于右心室游离壁的心肌(慢传导性房-室旁路)或右束支末端(慢传导性房-束旁路)。该旁路具有类房室结样特性,传导缓慢,有递减传导功能,并且只能前向传导。除上述旁路外还有
①结室旁路:起于房室结中、下部,止于室间隔嵴部;
②束室旁路:起于His束,止于心室,它们也能形成马海姆型心室预激。
共同的心电图表现(图8-2-2)是:
①P–R间期0.12s;
②QRS波群时间0.10s;
③QRS波群起始部有较小的δ波;
④可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⑤有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史。
郑海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