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机体中最普遍的一类组织。它无处不有,是机体的基础结构。它充满整个身体,以至于可成为每个细胞四周最接近环境的地方。筋膜不仅给予机体内部的和外部的形状,也为机体如循环、神经和淋巴系统等所有的其他系统提供支架结构。因此筋膜被认为是软组织的“骨架”。
筋膜的功能如下:
1.组成和支持作用:使机体和各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形状,并将各部分固定在一定的部位。
2.限制作用:通过提供牢固的界限,增加肌肉的强度,移出筋膜的肌肉明显变弱。
3.引导和塑性作用:剥去骨膜的损伤的骨在相称的界限内不会愈合。
4.包容和分隔作用:筋膜包容并引导体液,有利于防止感染的扩散。
5.为分支的系统提供内部结构:支撑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管道和毛细管,同时支撑神经系统繁多的分支。
6.使结缔组织再生:筋膜含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它专门满足增厚结缔组织的需要。帮助修复腱、韧带并形成疤痕组织。
反过来讲,治愈筋膜并恢复功能也可能引起麻烦。包裹的组织像蜘蛛网一样围绕着损伤的组织,筋膜可能在本应保持游离的结构间形成粘连。随着软骨的沉积、肌肉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疼痛和运动受限。这样的组织随着时间逐渐变硬并收缩,因此使矫正治疗增加了难度。
肌筋膜:一类包绕肌肉组织的深筋膜,这一术语有时专用于包绕肌肉的筋膜,以及有时用来指肌肉和筋膜整个单位。肌筋膜暗示了束缚在一起,代表肌肉组织与伴随其结缔组织网间无法分离的特性。
健康的肌筋膜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压力和牵张力,也可以放松。
肌纤维的功能是主动缩短,或者收缩以带动骨骼运动,而它的拉长则是被动的。肌肉被包裹着它的筋膜所约束,肌肉长期收缩,相应筋膜收缩,被压缩的筋膜所形成的软外壳限制了肌肉纤维的扩展,并因此而使被压缩的肌肉保持了被压缩的原有状态。这就是肌肉为什么持续紧张的原因!因此治疗肌肉,还要治疗筋膜。
[运动]对于健康以及疾病康复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需要十分小心的是施加的负载必须在太低(导致分解代谢)和太高(导致微损伤)之间达到平衡。
筋膜健身应当鼓励对筋膜纤维母细胞进行刺激,使其产生纤维构建,这对提高潜在弹性储备是有益的。
筋膜组织都方向范围的运动有益于增强弹性活动。
这些筋膜健身运动对也会导致筋膜变化的现有的传统锻炼是个补充,例如经典的负重训练或缓慢柔软的瑜伽体式。
积极的治疗性拉伸干预,例如理疗和瑜伽,可能会涉及缓慢、温和但非常规的身体运动,并且除了对中枢和外周起作用。
这也是一个鉴定标准,因为筋膜的三分之二是水。
负载、拉伸或压缩会不可避免地挤压海绵状结缔组织内的水分。(请注意哪些用泡沫轴进行自我放松的)。这些水分可通过周围组织和局部血管网络的液体进行补充。
在健康状态下,筋膜细胞外的水分是结合水而不是堆积水。
堆积水在水肿、炎症和自由基等环境中的百分比很高。
随着筋膜再次被挤压,结合水流进来,局部可能发生再水和现象,增强了基质的健康。
腰背筋膜中,已改变的水和组织在紧张坚硬的张力组织辅助下,除了激活肌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收缩性外,甚至还可能对腰-骨盆的稳定性提供帮助。
这种多因素的结合,可能是某些拉伸对腰背周围结缔组织的抗炎反应有直接效果的原因,并且也增强了肌筋膜对组织弹性的控制。
运动中的功能举例
筋膜组织的适当运动有益健康,有人建议遵循几条基于生物力学和神经学上的训练原则。
幸运的是许多当代和古代运动方式蕴含着这些基本原理。
此处列举一些(但不全面):瑜伽、增强式训练、韵律操、舞蹈、气功和武术等,在某些程度上都包含了这些训练原则。
该原则并没有表现为意识形态,反倒像专门优化更新筋膜网而提出的框架。
这些原则可以应用在训练后者体育活动之前的热身运动中。
此外,将神经肌肉训练课程融入热身运动可以改善关节位置感、增强关节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关节的保护性反射.
筋膜线的训练
后线的“双祈祷”式
经证实第运动的热身或任何延长的姿势有益。此姿势既不是保持不动也不是保持拉伸。
△图21.1(AB)
第一个姿势下,向下卷曲头部、手臂置于两旁。骨盆低于脚。头卷曲时后线延长。经过短暂的过度动作,使髋成90度。肩、肘、腕、手成一条直线。
△图21.1(CD)
髋关节保持90度,手臂置于身体两侧,头部接触地面,把胸部沉向地面,这样就拉伸了胸廓。
沿着后线和头部和尾部形成一个整体的筋膜运动(21.1C)
从这个姿势开始,再侧屈使胸椎运动,特意使胸椎和骨盆之间的体侧线移动(21.1D)。指令为使一只手越过另一只手。
最后,在此姿势上是一个胸廓旋转动作。指令是一只手在另一只手臂下方,头跟随下方手的旋转而旋转。
最后的两个附加动作对要求胸廓旋转和伸展的运动非常有用,例如:网球、乒乓球、曲棍球、篮球、排球。
△图21.2(A~C)
此处展示了体侧线的筋膜健身。每个动作有两张图,一个如文中描述,通过预反动作,用力很轻。
反向上的预张力,快速增加了筋膜的弹性张力。
此处通过左腿的交叉,锁定骨盆和右髋关节,当按指令做“伸长头部”“手臂贴耳朵”时,右体侧线就增加了移动范围(21.3A)。
这点从侧面看的非常清楚(21.2A)
△图21.3(A~C)
最后一个练习的口令是“向前移动”(图21.2C),从后面看是(21.3C)。
△图21.4(AB)螺旋线
图中,运动员通过髋关节的旋转和屈伸刺激了螺旋线,侧卧位尽可能地提高左髋的最高点,然后从头部的外侧移动对侧手臂,头部跟随手臂运动(21.4B)。
上方的腿(左腿)膝关节伸直向后运动(伸髋关节),同时左臂经过身体,因此旋转了躯干(21.4A)
此练习可以在地面上、诊疗床上进行。网球、拍球、乒乓球、篮球、田径和冰球运动员可以从胸部的旋转和伸展的锻炼中获益。
(9月8号石家庄)特色疼痛技术培训班年9月8日·白求恩医学培训学校疼痛患者日益增多,疼痛类型转变,已经达到人人有痛。全球最先进的疼痛技术--肌筋膜链与激痛点临床教学课程正式开课。经过近八十年的研究实践,西方国家疼痛学者认为肌筋膜是一切疼痛的根源,且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激痛点(triggerpoint,TrPs)所致,因此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针刺部位多依据TrPs而定。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西方针刺疗法,由于其主要刺激部位是TrPs,所以又称为激痛点针刺疗法(triggerpointacupuncture)或干针疗法(dryneedling)。这种新的针刺疗法由于疗效显著,并有现代医学理论的支撑,在欧美国家迅速得到推广,近些年又由于筋膜链理论的提出,更将筋膜类疼痛的诊疗推向了一个高峰。引进到国内之后,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追捧,实践结果也证明了其疗效显著,弥补了以往各类疼痛理论的缺陷,被称为今后疼痛学发展的方向。激痛点针刺疗法的具体方法--运用各种微型针具(直径0.2-1.0mm),直接作用于激痛点(病灶点),以点刺、松解等方法施术,解除肌筋膜等软组织的痉挛、挛缩或粘连,恢复力平衡状态,恢复人体肌筋膜链的正常力线,彻底解除病因病灶,且痛苦小、疗程短、疗效好、不易复发,而且不用任何药物。本班是在以往《激痛点疗法》基础上的升级班,激痛点的概念是分散的,只有放在筋膜链的分布规律中才能真正掌握激痛点的规律,并且很多时候仅运用筋膜链理论即可以进行评估与治疗,犹如中医穴位与经络的关系,使医者能从整体观的高度进行诊断与治疗,为“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等传统方法提供了可见的证据支持。所以,本班主要内容就是讲授这种国际最新的肌筋膜链与激痛点针刺疗法,并紧密结合运动医学与功能解剖理论与实践,使学员能够清晰掌握功能解剖的基础上,明确疼痛发病的原因,准确诊断与定位病灶,从而达到立竿见影地彻底解除疼痛症状。
第一部分:肌筋膜链
第二部分:十讲国际激痛点针松疗法,巧用肌筋膜疗法突破四大难题!
01讲授激痛点的定义、生理、病理及进展与治疗效果。
02讲授与头颈部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颈椎病、颈源性疾病(颈源性高血压、颈源性抑郁症、颈源性不育症、颈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等)及临床现场实践。
03讲授肩部以及上肢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肩周炎、网球肘及临床现场实践。
04讲授与肘关节及手指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腕管综合症、腱鞘炎、腱鞘囊肿及临床现场实践。
05讲授与躯干上(前)部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部四肌炎及脊神经后支卡压及临床现场实践。
06讲授与躯干下(后)部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症及临床现场实践。
07讲授臀部、大腿和膝关节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阔筋膜炎、大腿内侧肌群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临床现场实践。
08讲授小腿、踝关节和脚疼痛有关的解剖结构,讲解小腿痛、足跟痛、脚背痛及临床现场实践。
09讲授巧用激痛点肌筋膜原理突破世界四大难题,讲解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打呼噜及临床现场实践。
10讲授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腕管综合症)、狭窄性腱鞘炎及临床现场实践。
第三部分:讲实体功能解剖与运动医学
第四部分:表面活体解剖定位与诊断
第五部分:功能解剖
第六部分:临床局部解剖
颈肩腰腿痛,病根激痛点,行医二十载,努力到白头,恩师点明精,恩情深似海,医学重实践,疗效结硕果。针灸微创术,不治变可治,难治变速效,手术变微创,复杂变简单,针感酸胀痛,坚持数秒钟,彻底松筋结,神经与血管,卡压刺激除,经通气血行,立竿见影效。疗程一至三,术后配拉筋,筋柔血自流,健康到百年。
学习时间:年9月8-13日(8日全天报到)
学习地点:石家庄白求恩医学培训学校
培训费用:元(食宿费用自理)
注意:本培训班采用临床实践与教学解剖方式,学员需提前报名汇款预定席位!
报名预订款元,9月1日前报名优惠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