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名老中医李成光,研读古籍、博览群书、重视经典理论学习,对内科杂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善用药对,李老临床常告诫“临证用药,要有画龙点睛之妙,不可画蛇添足之弊”。“用药如用兵,兵贵神速,药贵精专”。通过药对的配伍,可使处方更加精当,补而不滞、攻而不伐、温而不燥、寒而不凝。今且分享李老临床常用的那些药对!
药对是中医处方由单味向复合处方的过渡,具有优化药物组合的功效,其法则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李老在其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细心体悟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精心配伍,形成独具特色的药物配伍经验。其在辨证论治立法选方的基础上,注重药物的选择与配伍,名为用药,实为用对,或相须为用,或寒热相反,或升降相调,或动静结合;名为用对,实为用方,如栀子豉汤、水陆二仙丹、枳术丸、金铃子散、二至丸等。
1
黄连配蒲公英李老在临床当中治疗胃脘痛,证属肝胃不和者均用四逆散加此对药,疗效颇佳。国医大师朱良春云:“贤章先生次公治疗胃溃疡,具小建中汤证者,恒以此汤加蒲公英30g,疗效甚高。”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蒲公英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本草新编》云:“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本经疏证》云:“黄连能除湿热,即是厚肠胃,然黄芩亦除湿热,何以不然?惟黄连苦寒而燥,黄芩虽苦而不燥矣,是以不得以厚肠胃属之。”
2
黄连配苦参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配合黄连厚肠燥湿,二者相须为用。李老在临床当中用于治疗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脾不和,症见脐周隐痛不适,大便或干或溏,大便伴黏液者。
3
淡豆豉配山栀子最早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用于治疗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者。《本草求真》说:“烦属气,躁属热。仲景栀子豉汤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燥。又用栀子作吐药,以散膈上之邪。即经所谓高者因而越之是也。故栀子豉汤吐虚烦客热,瓜蒂散吐痰食宿食。”李老善用此药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身烦热、失眠少寐、烦躁易怒等症。
4
佛手配木香佛手、木香均为理气药,二药配合有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李老治疗胃脘痛,证属脾胃不和,必用此对。
5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川楝子苦寒入肝经,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辛苦性温入肝经,能行血中气滞以达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对于胃脘部疼痛较重,而且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常用此对药替代佛手配木香。此类患者常疼痛剧烈,疼痛时间较长,肝郁气滞化火,久病有入血络之势。还用于妇女痛经右胁胀痛、小腹胀痛及一身上下尽痛者。
6
王不留行配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消痈、利尿通淋之功,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二者结合逐邪外出,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效果明显。瘀血明显者,再加琥珀冲服,效果更佳。
7
磁石配麦芽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本草纲目》云其“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但恐磁石碍胃伤脾,故配合麦芽疏肝气、健胃消食,一镇一疏,一沉一升,使耳窍开,食欲复。
8
女贞子配旱莲草女贞子采在冬至,旱莲收于夏至,二药合用,故名二至丸。因女贞子苦甘入肾,益肾滋阴,养阴明目性平清补;墨旱莲酸甘入肾,滋阴凉血;两者同用滋补肝肾之阴。凡属肾阴虚或肾阴虚夹热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用此药对代替山萸肉,因为山萸肉微温。
9
首乌藤配合欢皮《神农本草经》载合欢皮“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二者均为养心安神药,配合使用养心安神,多用于失眠多梦、抑郁不欢、心神不宁者,亦常用于脾胃疾病夜卧不安者。
10
枳壳配白术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32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治疗脾虚气滞的气分病证。后有李东垣的《脾胃论》枳术丸用于治痞证,消食强胃。李老在临床中治疗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脾虚肝郁诸证均加之。
11
白术配防风见于《丹溪心法》的痛泻药方。防风具有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李老常用于肠鸣、大便伴黏液者。
12
干姜配黄芩或黄连见于《伤寒论》三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进,治疗痞证。由泻心汤悟出,用姜芩配合山楂炭、车前子,制成姜芩山子汤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明显。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杏林散叶:李成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欢、李景君、何军雷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