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货来说,秋季的重头戏就是吃!螃!蟹!然而江湖上一些关于吃螃蟹的流言,实在打搅了食客的兴头。蟹黄和蟹膏究竟是什么?蟹心能不能吃?死螃蟹可以吃吗?吃螃蟹会感染肝吸虫吗?
吃货研究所这篇文章,让你吃得明白。
蟹的哪些部位不能吃?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吃螃蟹的禁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四不吃”,即蟹鳃、蟹胃、蟹肠、蟹心不能吃。习俗上对于这几者不能吃的解释是“性寒”,因此不能吃。抛开这些中医认识,目前对于前三者来说比较科学的解释是:蟹鳃是蟹的呼吸器官,直接和外界接触,加上较大的表面积(因为要利于气体交换),易于累积污物和重金属等;而胃、肠则是消化器官,由于大闸蟹取食底栖生物,也有累积污物的可能。所以,蟹的鳃、胃、肠这些组织的确不宜食用。
“四不吃”的部位。
但问题出在“蟹心”上。通常对于脊椎动物来说,心脏都是很好的食材,毕竟其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但蟹心却成了例外,而且被尤其打上了“性极寒”的标记,成为了“切切不可食用”的组织。有人称吃了会造成腹泻等“受寒”表现,也有人表示“吃了很久也没见有事”。到底怎么回事呢?
首先,蟹本身在食物中就是易于造成腹泻的食物类群。通过实验显示,蟹有相当高的比例引起腹泻相关症状,而针对蟹的特异IgG水平也较高。而较高的免疫反应通常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佂(IBS)的产生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对特定食品产生不耐受(FI)的可能机制。(另外两类容易引起IgG升高和腹泻的食物是鸡蛋和虾。)
既然蟹中的某些物质会引起免疫反应,那为何蟹心被认为“最寒”?而且为何有人腹泻而有人不会呢?那是因为,蟹心本质上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围心窦的存在,此处也是血液驻留较多的部位。甲壳类动物的血液组成复杂,和人体组织有较大差异,相较肌肉更易引起免疫反应。所以,如果你吃蟹心导致了腹泻,那以后就不要吃这个部位了;如果吃了没事,那也不用在意蟹心不可食的说法。
腮胃肠都不宜吃,主要是因为脏。图:weshare.hk
至于蟹黄和蟹膏……还有不知道是生殖腺的快去补课:你望眼欲穿的秋日盛宴背后,是大闸蟹跨越两年的等待……
死蟹,能不能吃?螃蟹死后腐烂速度较快,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死掉的螃蟹在室温下停留超过几个小时就不要吃了。
死螃蟹有一个问题是它的肝胰脏/中肠腺。螃蟹个头原本不大,含水量又很高,死掉之后中肠腺会很快散架,里面的消化酶四散而出会把螃蟹肉分解掉。所以死掉之后如果不是立刻冷藏,螃蟹的肉质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奇怪,口感大减。这个过程本身倒是无毒,但问题是细菌之类的很快就会在部分分解的蛋白质上疯长起来,这时候可就有毒了。还有一个小问题是中肠腺相对容易富集重金属,它烂掉之后也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
但这些和别的鲜肉放久了不能吃,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螃蟹这样个头不大的甲壳类烂掉的速度会快一些,并不是说螃蟹必须活着下锅。国外一些海鲜爱好者给出的经验建议是,为了安全起见,死掉的螃蟹最好不要在室温下停留超过几个小时,不确定死亡时间的螃蟹不要吃。刚死的螃蟹如果尽快冷冻的话,没有问题。
它要会动,就肯定是活的!
鉴别死、活蟹的简单招术:触碰蟹的眼睛或胡须时,眼睛不眨、胡须不转动则为死蟹,眨眼、转动胡须的是活蟹;用拇指与食指夹起蟹背并轻轻晃动,蟹爪下垂并跟着晃动的是死蟹,蟹爪坚挺并自行摆动的则是活蟹。当然,条件许可时,可以把蟹放进一盆水里,活蟹会吐白沫。
孕妇能吃螃蟹吗?有人说孕期吃大闸蟹,会导致流产。孕妇真的不能吃大闸蟹吗?吃大闸蟹会流产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可信,也没有统计显示流产和吃螃蟹有关。螃蟹并不属于高汞的水产品,它还富含优质蛋白和DHA。只要完全煮熟,大闸蟹也是营养丰富又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吃。大闸蟹的蟹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蟹黄蟹膏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有益健康的。
说到高蛋白,有营养,总会想起这位……虽然孕期也能吃螃蟹,但吃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几点:如果你没怀孕时吃大闸蟹就容易吃肚子疼、拉肚子,很可能是过敏或者肠易激综合征,那么就建议你还是不吃为妙;吃大闸蟹的时候也一定要加热彻底再吃,小心寄生虫。大闸蟹虽然好吃,但也不要贪多吃太多了。
还有,如果你吃螃蟹拉肚子是因为肠易激、过敏或者螃蟹不新鲜,那么热黄酒也好、生姜片也好,都暖不了这种“寒”。普通人作为餐饮习俗固定搭配就罢了,孕妇还是不要喝酒的好——不“寒”的不喝也没事,要拉肚子的喝酒也没用。
另外,蟹黄中还有很多胆固醇,每百克蟹黄中胆固醇含量可能高达毫克以上,蟹膏也差不多。而同等重量的蟹肉中的胆固醇大约只有60~70毫克。所以,如果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最好少吃点蟹膏黄吧。
虽然胆固醇高,可是很好吃呀!图:reddit.拉萨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