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蔡顺天(医院)彭丽华崔立红孙刚杨云生
中华医学杂志,,95(10):-.DOI:10./cma.j.issn.-..10.
以下内容和版式版权归属中华医学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世界范围患病率在5%~25%,中国人群患病率为5%~8%[1,2]。IBS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以往研究提示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应激、肠道感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脑–肠轴功能紊乱、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等均与IBS的发生、发展相关。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进展,肠道微生态在IB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并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益生菌及抗生素用于治疗IBS的证据越来越多。
一、肠道微生态与IBS人体肠道的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种类达上千种,数目(~)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目的10倍,但是80%以上尚未通过传统方法培养出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有了明显进步,逐渐发现其与人体消化道及消化道外疾病密切相关。
以往发现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发展为IBS,提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BS发生过程起一定作用,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肠道感染后发展为IBS的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7.3倍,提示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IBS的发生密切相关[3]。其他研究越来越多地显示IBS患者肠道微生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并与临床症状相关[4,5]。随着研究方法从传统培养到宏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报道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较容易的把IBS与健康对照组区分开来,并且可根据肠道微生态构成进行分型。由于IBS诊断标准、样本类型、分析方法和地区存在差异,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也有报道IBS患者肠道厚壁菌门与拟杆菌之比下降,拟杆菌增加减少或者发现IBS腹泻型患者总体粪便生物多样性下降。最近的研究则发现感染后IBS患者肠道微生态即不同于健康人,也不同于一般IBS患者,而且多样性与肠道黏医院焦虑抑郁评分相关。但大多数证据支持IBS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对照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肠道微生态在IB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IB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根据氢呼气试验结果,高达84%的IBS患者可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总体上,IBS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较为一致的结论有:(1)肠道中优势菌群含量显著减少;(2)肠道微生态总体的多样性降低;(3)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含量降低;(4)IBS分型中,腹泻型IBS(IBS–D)肠道微生物构成和数量变化更大;(5)IBS–D、炎症性肠病及其他腹泻性胃肠道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物构成和数量改变具有相似性;(6)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IBS的分型及症状相关。IBS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为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IBS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研究现状IBS的治疗包括多方面的治疗措施和管理。近年关于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治疗IBS的研究逐渐增多。用于治疗IBS的抗生素大多选择不被肠道吸收的利福昔明,与安慰剂比较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0.6%比32.2%,P=0.03)。微生态制剂种类繁多,包含的微生物种类也不相同,大量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能够缓解IBS的症状(RR=0.71,95%CI:0.57~0.88)[6]。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通过上消化道进入小肠、结肠,并在其中繁殖,对抗病原菌,从而起到保护宿主的作用;微生态制剂还通过分泌黏蛋白、增强定植抗力、分泌细菌素、增加sIgA的产生、平衡T辅助细胞反应和促进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以增强黏膜的免疫耐受等途径起到抵抗潜在病原菌、恢复肠道微生物稳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参与IBS发病的可能通过这些方式:肠道微生物通过先天性或获得性方式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通透性改变;影响肠道神经免疫功能和痛觉调节通路;肠道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物:如氢气、甲烷等气体产物,醋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产物可以影响肠道运动功能;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导致胆汁酸吸收不良;通过脑–肠微生态轴影响肠道功能等。这也为微生态制剂治疗IBS提供了理论支持。
有研究显示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存在菌株特异性,对不同的肠道微生态失衡需要使用不同的微生态制剂[7]。微生态制剂治疗IBS有许多研究报道。荟萃分析显示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缓解IBS症状,但是存在不同的研究使用的IBS诊断标准不同、纳入的IBS患者类型不同,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包含的菌株不同以及观察的临床终点不同,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异质性。但总体上显示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缓解IBS的总体症状、腹痛和胃肠胀气,对于腹胀的缓解作用还存在差异,表1[4,8]显示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效果。
三、问题与展望尽管有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治疗IBS具有一定效果,但是,一些研究设计存在盲法不充分、观察时间不长以及研究样本量不大等缺点,有待新的设计进行研究。此外,各研究之间的微生态剂型、剂量、疗程、纳入IBS亚型等也不完全相同。上述这些因素使得荟萃分析结果的证据强度受到研究异质性的影响。目前对以下问题尚无结论:(1)哪种亚型的IBS使用微生态制剂疗效更好?(2)哪种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疗效更好?(3)不同的主要临床症状应如何选择微生态制剂类型或剂量?(4)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长期疗效如何?(5)微生态制剂如何恢复IBS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
虽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阐明,但是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明,并且副作用极少,有望成为未来IBS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选择。以后的研究需强化严格的设计,微生态制剂的个体化选择、长期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构成及代谢的变化等研究。
问答1以下哪种微生物制剂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A.长双歧杆菌
B.短双歧杆菌
C.婴儿双歧杆菌
D.以上都是
2肠道微生态数目约()A.~
B.~
C.~
D.~
3肠道微生态数目约为人体自身细胞数目的多少倍()A.10
B.50
C.
D.
4肠道微生态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关系为()A.两者没有关联
B.微生态变化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C.肠易激综合征导致微生态变化
D.尚不清楚
5以下哪种方法可用于初步检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A.快速尿素酶试验
B.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C.13C呼气试验
D.14C呼气试验
参考文献(略)
长按识别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