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体检时,有的人发现自己的心电图ST段改变,但并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知道心电图ST段是指QRS波群与T波之间的一段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线段,反映了心室肌细胞复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位于基线上,或者有轻微的上下偏移。
当ST段发生明显的上抬或下降时,称为ST段改变,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损伤、炎症、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等情况。ST段改变的形态、幅度、范围、持续时间等都有助于判断其临床意义。
具体来说,ST段改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缺血型ST段下移: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超过0.05mV,与T波有明确的分界点,持续时间超过0.08秒。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等。
损伤型ST段抬高:ST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超过0.1mV。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
缺血型T波改变:T波双支对称,底部变窄,顶端变尖,与ST段有较明确的分界点。T波直立高耸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单向曲线:抬高的ST段与其前QRS波群及之后直立的T波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位于基线以上的弓状曲线。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早阶段。
鱼钩状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下斜型下移,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ST段与T波融合形成一形似鱼钩状的波形,常伴有Q-T间期的缩短。见于洋地黄类药物作用。
帐篷状T波:T波双支对称,基底部变窄,顶端尖锐,形似帐篷样改变。见于高钾血症。
继发性ST-T改变:因心室除极异常导致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以S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实际上,患者在面对ST段异常时,并不能从中分析出具体的病变,大多人会把ST段异常统一理解为:心肌缺血。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1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