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IBS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常伴有腹胀和腹部不适。IBS根据排便习惯分为四种亚型: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不定型IBS(IBS-U)。
IBS流行病学特征
图1.罗马III诊断标准下,全球各国IBS患病率
IBS全球流行率高达10%,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亚洲儿童和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的合并患病率为12.41%(95%可信区间9.87%-14.95%)。
我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全国性研究数据,北京和广州按罗马II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0.82%和5.67%。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总体患病率为6.5%,女性高于男性,30~59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在我国,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发病率最高,其他亚型如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较少。
不同年龄段IBS的特点
儿童:儿童IBS常表现为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IBS是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儿童IBS的治疗目标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包括减轻疼痛、使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治疗的第一步,需要让患儿及家属充分知晓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确立儿童IBS诊断后应立即明确临床亚型,识别IBS亚型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均很重要。
成人与老年:IBS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各年龄组患病率有所不同,以中青年较高,其中30~59岁患病率为6.9%。与中青年相比,老年IBS患者较少见,以便秘型IBS为主,约占71.4%,可能与老年结肠肌电活动减弱、直肠感觉阈值改变有关。另外,老年IBS患者多伴有抑郁,因此针对老年IBS患者更应强调心理的调整。
IBS的发病机制
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免疫异常、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菌群-肠-脑轴失调有关。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与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有关,主要表现为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受损、微生物多样性、黏膜相关菌群种类以及菌群比例的改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类杆菌、梭状杆菌和双歧杆菌比例减少等。
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机制为感染、炎症、饮食、药物等因素导致肠道紧密连接和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改变肠道微生物,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细胞功能变化、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或恶化。
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益生菌治疗IBS具有一定疗效,但个别报道认为疗效不确定。益生菌改善IBS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
益生菌在IBS治疗中应用的指南/共识推荐
年《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成人研究表明,在IBS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B),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D)。益生菌在成人IBS中的应用可以为儿童IBS的研究提供依据。
年《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mg,3次/d,疗程4~8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5g,3次/d,疗程4~8周)作为辅助用药。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年《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益生菌治疗IBS可以缓解腹胀、胃肠胀气,一些特定菌株还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针对性的益生菌制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IBS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
1.NatRevGastroenterolHepatol.Apr15.doi:10./s---8
2.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4(19):-
3.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5(19):-
4.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2(10):-
5.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
6.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7.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zljb/1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