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周期及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检查中,心电周期及各项指标正常范围如下:
①走纸速度:5mm/s或50mm/s;
②心率:60~bpm;
③P波时限:0.08~0.11s;幅度:肢体导联0.5mV,胸导联0.15mV;
④PR间期:0.1~0.0s;
⑤QRS时限:肢体导联:0.06~0.08s,胸导联:0.06~0.11s;
⑥QT间期:0.30~0.46s,QTc间期0.44s;
⑦心电轴:0°~90°。
.心律分析的基本方法
窦性心律
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其他室上性心律
①非窦性P波:房性心律;
②无P波或逆传心房激动: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折返性心律;
③房扑波、房颤波;
④其他异常:宽QRS波(10ms):束支传导阻滞;
⑤伴随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度。
室性心律(多数存在房室分离)
心动过速:室速;
心动过缓:室性逸搏心律。
早搏
窄QRS型:室上性搏动;
宽QRS(10ms)型:室性早搏。
二、心律分析步骤第一步:看心律是否规则
若规则,大多数是正常的窦性心律,少数为病理情况,如逸搏心律、室上速或室速;若不规则,最常见的原因是规则的窦性心律伴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完全不规则的R-R间期则可能为房颤。
第二步:看有无P波
有正常的窦性P波,为窦性心律;异常(非窦性)P波为房性心律;无P波则为房室交界性心律;P波由其他房波取代,可能为房扑、房颤。
第三步:观察R波情况
QRS波时限正常值为90ms,若QRS波10ms说明存在束支传导阻滞。
第四步:窄QRS心动过速
测量心率,并观察是否规律。注意P波与QRS波的关系,若P波频率QRS波,则为房性心律失常;若P波频率QRS波,为交界性心动过速;若P波频率=QRS波,还需注意P波出现的时间:P波在ST段上,则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若P波与QRS波融合,则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第五步:宽QRS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中,室速占80%,室上速占0%,可能伴有差异性传导、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障碍等。
第六步:判断是否为室速
室速性宽QRS心动过速一般符合以下条件:
①房室分离;
②心室夺获或融合波;
③QRS电轴在-90°和°之间;
④所有胸前导联QRS波均为正向;
⑤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或V1、V导联R波30ms;
⑥V1、V导联S波的下降支有切迹。
第七步:PR间期如何?
P波部分下传或部分不下传,三种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形式不同。无P波下传说明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收缩,存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心电图波形分析步骤第一步:P波
正常窦性P波时限为90~ms。存在病理性P波时,若P波时限ms,V1导联终末负向波加深,说明左房扩大;若Ⅱ、aVF导联P波幅度.5mm,说明右房扩大;若同时出现左房和右房扩大的心电图表现,说明双心房均扩大。
第二步:QRS形态
观察QRS波的额面电轴,以及QRS波是否增宽。典型差异性传导的图形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0ms)或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ms)。非典型的束支阻滞样图形(QRS波ms)应怀疑室性心律,一般伴有房室分离。
第三步:有无病理性Q波或QS波
典型陈旧性心梗的诊断需结合对称性倒置T波,而非典型陈旧性心梗的诊断需结合非对称性不一致性T波。
第四步:有无ST段抬高
ST段(V/V3)早复极为正常变异情况,病理性异常则包括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额面ST向量为+70,aVF、Ⅰ、Ⅱ导联ST段抬高)、典型ST段压低的镜影现象,如左室肥厚、左室收缩负荷过重。
第五步:ST段压低
ST段压低一般与缺血、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洋地黄作用等情况相关。
第六步:T波和U波变化
(1)非对称性负向T波
在V1导联上是正常的,垂位心时aVF、Ⅲ导联上是正常的,横位心时在aVL导联是正常的。出现病理变化时,多与左室肥厚、左室负荷过重、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对称性负向T波
常为缺血性改变,其他病理状况包括心包炎晚期、左室肥厚、左室负荷过重、急性胰腺炎、药物作用等。
(3)高而对称的T波
多与缺血、高钾血症相关。
(4)U波负向
可能与缺血相关。
第七步:QT间期及J波
若QT间期延长,可能与长QT综合征、低钙血症相关;若QT间期缩短,可能与高钙血症、短QT综合征有关。若出现T波和U波融合,可能为低钾血症。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