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五四”青年节及立夏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青春永驻!
青年,这是一群充满着蓬勃朝气与生机的人,代表着社会与国家明天与未来的人。对于青年的定义,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不同时期、不同的机构对于年龄段的划分有差别,目前我国共青团定义青年为14-28岁,而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年人的上限年龄设为44岁,所以一部分国人高呼“感谢世界卫生组织帮我们找回了青春”!
多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警醒国人,不仅中国是少年之中国,更强调少年对于中国的深远意义——少年强则国强。那时少年的含义与当今的青年所属的人群大致相近。所以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健康则国健康。
同时,青年人由于相对年轻,自恃身体过硬,所以又是最不注重自身健康的人群。近年来,频繁发生青年人的“过劳死”、“运动死”,甚至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尤其目前各地掀起了“马拉松”的热潮,各地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本来是为了带动全民参与运动与健身的阳光赛事,时有年轻选手猝死的悲剧发生,而绝大部分的猝死都是心脏性猝死,而且很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并减少猝死发生的,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倍感惋惜与心痛!
有人说,我身体好,心脏性猝死远在天涯。今天给大家分享关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及相关的预防措施,看完之后你或许会恐惧,原来心脏性猝死离我们真的是近在咫尺。
一、心脏性猝死定义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发生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与形式都在意料之外。就是说心脏性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并在1小时内导致死亡的。很多人,或许包括一些专业人员,可能对其有一些误解,从定义来说,心脏性猝死是已经发生了的自然死亡,是不存在所谓的抢救机会的。平常说的抢救,包括心肺复苏,指的是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多数是心脏骤停)但未死亡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如果救过来了,不能说是从心脏性猝死中救过来,而是在发生心脏性猝死前进行了有效的救治,终止了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只有发生了心脏骤停,没有进行抢救或者抢救无效导致死亡发生时,才能称之为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医院等牵头进行的国家十五攻关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JACC上)的结果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41.84/10万,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群的0.04%,这一发生率看似不高,但由于中国人口庞大,按照13亿人口推算,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每年总人数为54.4万人,位居全球各国之首。美国每年猝死总人数30万人,即每分钟将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而中国猝死总人数约是美国的2倍,这意味着我国每分钟将有2人发生心脏性猝死。这样一来,或许你就会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虽然猝死人群中大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青年所占的比例相对低,但是一旦发生,导致的结局与影响是巨大的。
三、青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导致,而青年人其原因尤其特殊性,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肥厚性心肌病(HCM)
HCM指的是由心脏的肥厚所导致,是最常见于10-35岁年轻患者,普通人群患病率约为0.2%。HCM可以没有终生无症状,部分人群以猝死作为首发症状,是青年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尤其对于有猝死家族史、无法解释的晕厥等反应时,首先排除是否有肥厚性心肌病。
(2)扩张型心肌病(DCM)
DCM顾名思义,就是心脏不明原因的扩大,伴心脏功能受损。家族性遗传缺陷是发生DCM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因为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DCM越来越多。一旦出现临床症状,1年的死亡率约达25%,5年的死亡率约达50%,其中30%死于心脏性猝死。
(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ARVC指的是心脏右心室的发育不良,被脂肪组织替代,呈家族性发病,50%-70%的病例具有家族遗传倾向。ARVC的发病率估计为1/。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及运动员多见,男女比例为2.7∶1。是青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这是一大类疾病,与遗传明显相关,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J波综合征等,均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而且发病年龄都是青年人,甚至儿童期发病。其突出表现就是,可以没有症状,可以反复发生晕厥,可以以猝死为首发症状,这一类患者虽然人数不多,但最容易被忽视,猝死风险也最高。
这里不给大家一一介绍各疾病,介绍一个离我们很近的、相对少见但又很麻烦的Brugada综合征。
20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可怕的“幽灵”游荡在东南亚各国的上空,而且专门袭击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少平素健康的青壮年不明不白地睡下后再也没起来。据相关研究,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数年内就有位年轻健康男子死于睡眠中,当地人称其为“Bangungut”,菲语的意思是“睡眠中挣扎与呻吟”,更令人恐怖的是这种神秘死亡尚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年的统计,马尼拉每10万人每年将有26.3位健康男性死于睡眠中。泰国也一样,近10多年来,竟有位泰国中青年男子在睡眠中离奇而死,平均每10万人中每年26人在睡眠中猝死,这一谜团在泰国被称为“LaiTai”。资料表明,青壮年男子这种夜间神秘死亡人数竟在东南亚国家排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后,高居第二位,而且猝死还有家族聚集性,这就引起社会的更大恐慌。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根据不同心电图表现,分为三型,如图所示:
其后西班牙Brugada兄弟两人(后来他们的弟弟也成为心脏病学家,一家三兄弟均成为心脏病学大家,这是学术界的传奇)首先报道(年,JACC杂志)并展开研究,其后在严干新、Antzelevitch等教授的相继研究下,目前机制研究已经有很大进展,治疗方面有药物-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西洛他唑(由于药物副作用及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效果不确切,也难以长期服用),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射频消融及ICD的植入,该类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上述几大类原因是青年猝死主要的原因(关于上述疾病的具体机制与治疗,本文不做详述,早发现,是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前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治,医院,哈哈),这些原因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发生猝死之前没有任何症状,早发现、早预防无从谈起,如马拉松运动员,可能平常没有任何症状,而且也是人们眼中的非常健康的人群,当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潜在的心脏问题,诱发了心脏性猝死。
除此之外,以前认为的老年病-心肌梗死,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20-30岁的心肌梗死时有发生,也值得儿童白癜风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