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胃肠功能紊乱疾病的一种,以肚子痛为主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也就是肠子容易激动,容易受刺激痉挛引起腹痛。过去这种病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也容易受情绪影响。这种腹痛部位多不定,可以移动,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排气后缓解,无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无症状。腹泻常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可有排便较急迫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多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干结,可呈羊粪状。也有患者伴有明显的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体格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无固定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硬硬的“肿块”,部分还有压痛。造成患者很紧张,以为长了肿瘤。但与真正的肿块不同,这种肿块可消失,其实多为痉挛的肠管,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体格检查和生化异常的标志,患者常反复检查又抱怨医生查不出病。
一、临床表现:
1、多发群体: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
2、疾病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群。其中,腹痛和腹部不适是IBS最核心的临床症状,其突出特点是这些症状与排便有关,很多患者会诉说腹痛时上厕所后会缓解。如果腹痛或腹部不适在进餐后加重则可能同时伴有胃的功能紊乱,又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多人对腹痛容易理解,但部分患者并不觉得是腹痛,只是一种难以用腹痛或腹胀来形容的不适感。这种腹痛或腹部不适可以牵涉至两侧季肋部、腰背部、会阴部,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有性交痛或月经期症状加重。
IBS患者多有明显的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习惯表改变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或减少(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性状的改变表现为糊状便、稀水便;或干球粪、硬粪。有些患者排便费力,但排出的是糊状便或稀水便,将其理解为便秘;也有患者排便次数多,但排便干结,为硬粪,呈现假性腹泻。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或排便不尽感、排粘液便及腹胀也是IBS常见的临床表现,所谓的粘液便就是排出的粪便中附有许多鼻涕样粘稠物。
除腹部症状外,IBS患者还可出现一些其他的表现,如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不尽感等泌尿系统症状,女性患者可有痛经、性交痛。还有患者同时可出现口臭、乏力、心悸、气促、头晕、头痛、胸闷、肌痛、肌痛等。IBS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特别是反复求医的患者,表现为精神上的苦恼、感情脆弱、睡眠差、抑郁、焦虑、疑病等。
二、疾病危害:
本病病程迁延反复,症状长期困扰患者,影响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三、治疗:
1、IBS的治疗的主要原则是生活调理,对症处理,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方法或有肯定疗效。鉴于IBS的病因复杂,往往又有心理因素(这点患者本人多不承认或认识不到),治疗中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消除患者顾虑,特别是不要责怪医生查不出什么病来,因为检查只是为了排除别的疾病,该病本身因为是功能性疾病,一般是查不出什么异常的。
2、生活治疗:放松心态和饮食调理尤为重要,因为IBS是功能性疾病,即使不治也不会变成什么不治之症,因此一经确立诊断,应消除恐惧心理,放松心情。很多患者经检查后医生解释便释然开朗,病反而很快不治自愈。部分患者可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摄取,经常体育锻炼,减少对各种应激的反应等就足以达到治疗目的。日常饮食中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奶制品、大豆等。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酌情限制粗质蔬菜以及水果。以便秘为主的患者则提倡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积,缓解便秘,减轻腹痛。
3、药物治疗:腹痛或腹部不适不明显者不一定要服药治疗,大不了腹痛时可去趟厕所多能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很明显,并影响了工作、生活或学习,可适当地服药药物,如匹维溴胺,该药每片50mg,每次1~2片,每天可口服3~4次/d;或奥替溴胺40mg,3次/d。其他,如曲美布汀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明显腹泻或便秘者需要看医生开些适合的药物治疗,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属)能调节肠道局部内环境,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功能。因此,采用益生菌补充外源性杆菌,恢复肠道的正常菌群有助于IBS症状的改善。
4、心理治疗:服药效果不佳最好还需要看看心理科医生。很多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心理障碍,但下列症状可提示有抑郁状态或焦虑症状:抱怨有病却查不出毛病;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经常失眠或睡太多;容易疲倦或不想动;静不下来或活力减退;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心情沮丧或脾气暴躁;体重或食欲改变;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没有用;担心,感到有坏事情要发生;紧张不安,易哭、颤抖;心中充满烦恼,坐立不安;害怕,突然发生恐慌感;行为紧张,忐忑不安;易出汗,气促。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北京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