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如何保护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过

临床上,诸多疾病都与季节相关,而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冬季容易被诱发或加重。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在冬天,其死亡率比夏天高出41%。年1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在《Heart》杂志的报告中显示,国人15.8%心血管病死亡与“天冷”有关,仅有1.3%心血管病死亡与“天热”有关。研究认为,天气寒冷将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交感神经亢进和血黏稠度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升高。而且户外的气温越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事实上,每个医生对此可能都有体会:每到天气变冷的时候,患者就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在寒冷天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前做好保护措施,干预其病情变化,预防急性发作,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近日随着各地寒流涌入,低温已蔓延大半个中国,因此,本期话题就来谈谈基层医生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助其安全过冬。加强患者教育警惕心血管病患者急性发作的危险信号在冬季,一些平时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因为气温骤降,导致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而心血管疾病一旦发作,往往情况危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基层医生对于自己平时管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加强教育,使其能够及时识别疾病发作的“危险信号”,以及时就诊。如下症状可能预示高血压急性加重眩晕(出现最多的症状)、耳鸣(耳内断断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双耳耳鸣多为间断性的,持续时间较长)、肢体麻木、头痛(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失眠。如下症状可能预示心脏病急性发作焦虑(濒死感)、胸部不适(位于胸骨正后方或偏左的地方)、咳嗽、头晕、疲劳(尤以女性多见)、恶心或食欲不佳、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男性常见左臂疼痛,女性常见双臂或肩、脚部疼痛)、脉搏跳动快速或不规律、气短、出汗(突然冷汗淋漓)、水肿(下肢或腹部水肿)、虚弱。应警告高血压或心脏疾病患者,当其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立即就医。规范急救措施心血管病患者急性发作,基层医生如何救治心血管疾病一旦急性发作,往往病情凶险,情况危急,此时基层医生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条件紧急作出安排,条件允许者应尽快给予针对性处理,条件不允许者初步处理后应尽快转诊。面对此类患者,医生一定要做到临危不乱,条理清晰,这要求医生平时就应熟练掌握此类患者的紧急救治措施。高血压急症当在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不良诱因影响下,血压突然升高,在短时间内舒张压>mmHg和(或)收缩压>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出现高血压急症时,应进行如下处理。选择合适药物,迅速降低血压: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选择适宜有效的降压药物,静脉滴注给药。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和地尔硫 注射液相对比较理想。在大多数情况下,硝普钠往往是首选药物。控制性降压:高血压急症时如果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下降,有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的措施,即开始的24h内将血压降低20%~25%,48h内血压≥/mmHg。如果降压后发现有重要器官的缺血表现,血压降低幅度应更小些。在随后的1~2周内,再将血压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避免使用的药物:不主张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急症,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降压药,除非有心力衰竭或明显的体液容量负荷过度。因为多数高血压急症时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过度激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升高,患者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强力利尿是危险的。急性心肌梗死一旦怀疑或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为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尤其是发病6h内的患者),应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并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情况。限制患者运动,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监护,准备心脏除颤仪、急救药物。患者胸痛应首选吗啡镇痛,用吗啡5mg皮下注射,效果不满意时,5min重复1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mg,如果不缓解,每5min给予1次,总量≤3片。对于收缩压>90mmHg,心率>50次/min者给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从10μg/min的速度开始,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每5~10min增加5~10μg,直至症状得到控制。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可立即口嚼~mg阿司匹林肠溶片。无低血压,心室率>70次/min时,服用β受体阻滞药,可以选择美托洛尔6.mg或比索洛尔1.25mg。心力衰竭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患者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给予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mg肌注以镇静,严重发绀、慢阻肺及老年慎用。给予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以利尿,注意防止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给予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或异山梨酯(消心痛)舌下含化,也可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也可给予酚妥拉明、硝普钠、氨茶碱分别静脉滴注。应用加强心功能的药物,地高辛或毛花苷C(西地兰)。低血钾、急性心梗24h内、预激综合征、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勿用。必要时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如不具备抢救条件,应尽快转院。心脏骤停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脏骤停,都会使生命处于最危急的状态,需要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当患者突然倒地,要跟患者说话,请他睁开眼睛,和你握手,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反应、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再去观察患者胸腔有没有起伏、颈动脉是否搏动,不过不主张把时间过多花费在触摸颈动脉搏动上,以免导致延误救治时机;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若无立即施行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如条件许可,可尽早行电除颤。尽早拨打医院。一定要记住,心脏骤停后的4min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min”,如果在此期间能够得到有效急救,复苏率在50%。如果>5min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1/4的人可能救活;若>10min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链接 高血压患者冬季药物调整策略合理调整降压药物是冬季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冬季高血压降压药调整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其他伴随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综合调整降压药物;强调小剂量联合降压,当采用单药或两药联合作为起始治疗时,为使降压达标,必要时可增加至足剂量。在冬季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时,可以选择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利尿剂等药物。我们推荐使用的是ACEI或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已经不作为降压的一线药物单独使用。当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控制依然不理想时,可以适当增加CCB进行三联降压。在ESC指南中强调利尿剂作为降压治疗的基石药物,这在冬季降压策略中要特别注意,因为冬季饮水量相对减少,若大剂量使用利尿剂,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容易导致血液高度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做好早期预防教育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过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好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在气候骤变或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流感、肺部感染,以免引发心力衰竭。避免劳累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一定要休息好,保证晚睡8h,午睡1h。注意不干重体力劳动,不参加较剧烈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身体冬季适合散步、慢走、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晨练不宜太早,应在太阳出来后出去活动。保证科学膳食以清淡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均衡的同时,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顿七八分饱。补充水分切忌过量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喝0~0mL白开水,以稀释血液,保证血流通畅。若发生心力衰竭,则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血容量,使病情加重。保持心平气顺愤怒、沮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使血压上下波动,心脏负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心态平衡和安静,避免过于激动和悲伤。按时规律用药教育患者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药物。除遵医嘱长期、足量用药外,服药时间也有讲究,最好每天按时定量服药,养成规律,不易漏服。入冬前进行必要的检查首先应定期测量血压,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针对冠心病补充心电图负荷试验、冠脉CT检查甚至冠脉造影等,如有心律失常,可能需要检查24h心电图甚至心脏电生理等。话题审稿人中医院 王增武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哦!杂志订阅“--”。投稿邮箱:

qq.







































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88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