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卫教育护考干货知识分享,妊娠期妇女的护

一、受精与着床

1.受精:已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包括以下三个过程:精子获能,受精过程,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

2.着床: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3.胎膜: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外层为绒毛膜;内层为羊膜。

4.脐带:内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和两条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

5.羊水:来源:妊娠早期——母体血清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

二、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在妊娠8周前称胚胎;从妊娠第9周起称胎儿。妊娠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g或以上。体形外观丰满,皮肤粉红色,男性胎儿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能力强,能很好存活。

妊娠期母体变化:心排出量约自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妊娠期盆腔血液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右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三、妊娠诊断

妊娠13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

1、早期妊娠临床表现:

(1)停经:停经是妊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2)早孕反应:约50%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早孕反应。早孕反应多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妊娠早期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而引起,至妊娠12周左右,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4)乳房:自妊娠8周起,在雌、孕激素的影响下,乳房逐渐增大。孕妇自觉乳房轻度胀痛及乳头刺痛,出现蒙氏结节。

2、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可用免疫放射法测定受检者血液中HCG升高,临床中用早早孕试纸法检测受检者尿液,结果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妊娠。

(2)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

胎产式: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称为纵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称为横产式。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左前(LOA)、小囟门、矢状缝、大囟门

3、产前检查

预产期推算了解末次月经(LMP)的日期以推算预产期(EDC)。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1天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四、常见症状的护理

(1)恶心、呕吐:应避免空腹,少量多餐;食用清淡食物;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妊娠剧吐需住院治疗。

(2)尿频、尿急:若妊娠子宫压迫所致,且无任何感染迹象,则不必处理,此现象产后可逐渐消失。

(3)白带增多:嘱孕妇保持外阴部清洁。

(4)水肿:嘱孕妇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避免长时间地站或坐,以免加重水肿的发生。适当限制孕妇对盐的摄入,但不必限制水分。

(5)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注意时常抬高下肢。

(6)便秘: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大便通畅,不可随便使用大便软化剂或轻泻剂。

(7)腰背痛:指导孕妇穿低跟鞋。

(8)下肢肌肉痉挛:遵医嘱口服钙剂。

(9)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改左侧卧位,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血压迅即恢复正常。

(10)失眠:每日坚持户外活动,如散步。睡前用梳子梳头,温水洗脚,或喝热牛奶等有助于入眠。

(11)贫血:应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如病情需要补充铁剂,应在餐后2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五、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一)子宫收缩力

1.节律性2.对称性3.极性4.缩复作用

(二)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三)肛提肌收缩力

六、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1.衔接2.下降3.俯屈4.内旋转5.仰伸6.复位及外旋转7.胎儿娩出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

七、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一)先兆临产

1.假临产2.胎儿下降感3.见红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八、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总产程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310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