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简称IBS)是临床的常见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如频率、性状),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与摄入的食物和饮食习惯相关。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在1.4%~11.5%之间,女性略多于男性,中青年(19~59岁)发病较为常见。
#防调节饮食改变习惯#
调节饮食与生活方式是IBS疾病管理流程的起点。IBS患者肠道敏感,甚至可能会因某些水果和蔬菜产生不适反应。
建议患者仔细记录每天的饮食,从而尽量规避那些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食物。另外,保持体内水分充足对于IBS患者非常关键。IBS患者三餐应尽量保持定时、定量,不要过早或过晚用餐或者断食,用餐时也不宜过快。同时,IBS患者还应注意多运动。
#治区分症状合理用药#
缓解IBS症状的药物有泻药、止泻药、缓解疼痛的药物、缓解腹胀的药物等。
腹痛治疗可以选择解痉剂,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等。这些药物都属于一线用药。由于焦虑和抑郁会使患者对于疼痛更加敏感,并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而对于那些用解痉药物效果不佳的疼痛,可以用低剂量的抗抑郁药加以治疗。药物方面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盐酸度硫平)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但前者可能会使便秘稍微加重,一般适合IBS-D型的患者,而SSRIs会使肠道更松弛,对IBS-C型的患者可能更有效。
腹胀治疗首先提倡低FODMAPs的饮食(即低可发酵的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的饮食)。其次,选择解痉药物可以降低引起气体滞留在肠内的痉挛状况;泻药可以帮助排泄以缓解腹胀;二甲基硅油可以通过降低小气泡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它们聚合成更容易消除的大气泡。
腹泻治疗可以选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洛哌丁胺可降低患者的排便频率、增加粪便的硬度、减轻排便失禁的症状。双八面体蒙脱石则可降低患者水样泻和黏液便的排便次数,降低出现排便不尽感的频率。
便秘治疗可选用泻药。一般采用渗透性泻药,可以达到软化粪便、加快肠道传输、提高排便频率的目的。
同时,IBS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极易被忽视。IBS患者往往会有认知偏差和异常行为模式,出现挫败感、孤立感和对医疗现状不满等心态。对于人际关系失调、精神疾病共病、常规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尝试谈话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并在医师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研究证实,心理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因压力或焦虑而引发或加剧的IBS症状。科学地开展心理治疗与自我管理后,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可以减少患者就医的次数及支出费用,进而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IBS患者,防与治相互配合十分关键。应当首先从饮食及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科学饮食,合理安排作息,养成运动习惯。针对出现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应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由于药物在缓解某种症状时,可能会导致其他症状恶化,因此单纯性地依赖药物是不可取的。此外,对于人际关系失调、精神疾病共病及常规治疗不理想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理干预。
END来源:中国医药报(ID:zgyybweixin)
点击在看
或置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ys/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