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部心电图识图技巧速记37则

前言:以下部分内容是给初学者的一次回顾,主要涉及初学者经常面对的各种问题,与诸君共勉。(内容主要来自葛利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手册》)

心电图速记

1、在分析心电图的结果前,确保12导联被完全记录,并已经过适当标准化。

2、aVR导联中,正常各波群均为负向。

3、正常PR间期0.12以处理病人为中心,而非心电图。

4、~0.20s。PR间期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延长,在预激综合征中缩短。

5、正常QT间期0.35~0.42。QT间期延长的最重要原因是低钙血症。

6、正常q波可见于Ⅰ、Ⅱ、aVF和V4-V6导联。

7、窦性心律判断:Ⅰ、Ⅱ、aVF和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8、V4-V6导联R波占优势,V1-V2导联S波占优势。

9、U波和T波方向相同,U波明显见于低钾血症。

10、正常T波在V1-V3可以为倒置。高尖T波可见于高钾血症。

11、如果V1导联的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的T波方向就不应该向下。

12、早复级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常易于心肌梗死相混淆。早复级综合正的心电图表现是一种正常变异。

13、正常QRS电轴为-30~+90。在分析心电图时,精确计算电轴通常并不重要,发现电轴的偏转更具有意义。

14、判定电轴的法则。如果Ⅰ导联和aVF导联均为正向,则电轴正常;如果Ⅰ导联主波方向为正向而aVF导联主波方向为负向,则电轴左偏;如果Ⅰ导联主波方向为负向而aVF导联主波方向为正向,则电轴右偏。

15、为判断有无左心室肥厚(LVH),首先计算Sv1+Rv5或Sv1+Rv6,超过3.5mV,提示左心室肥厚。进而寻找其他异常的证据,如ST段和T波改变,电轴左偏,以及V5和V6导联的心室激动时间(VAT)增加。

16、为判断有无右心室肥厚(RVH),首先计算V1导联的R:S比值,比值超过1提示右心室肥厚。进而寻找其他异常的证据,如ST段和T波改变,电轴右偏,以及V1和V2导联的心室激动时间(VAT)增加。

17、为判断束支阻滞,寻找rSR’型QRS波型。如果rSR’型出现于V1导联,则存在右束支阻滞;如果rSR’型出现于V6导联,则存在左束支阻滞。进而寻找其他特征,如QRS波群增宽(大于0.12s)、ST段和T波改变。

18、为判断左前分支阻滞(LAHB),计算QRS电轴(电轴左偏),进而分析Ⅱ、Ⅲ导联的S波深度。在左前分支阻滞中Ⅲ导联的S波深度超过Ⅱ导联。

19、如果为快速心室率(窄QRS),进而分析P波。如果P波存在,则考虑窦性心动过速。如果P波未见并且RR间期规整,则考虑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果P波未见并且RR间期不规整,则考虑心房颤动。

20、如果QRS波群增宽伴有极慢心室率、房室分离,可考虑完全性房室阻滞。

21、凹面向上的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和早复极综合征。

22、凸面向上的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室壁瘤。

23、较深的Q波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确切征象。病理性Q波的特征是:时限超过0.04s,振幅超过0.4mV或大于R波高度的四分之一。

24、期前收缩后为完全代偿间歇,提示心室起源;期前收缩后为不完全代偿间歇,则提示心房起源。

25、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提示交界性/结区心率。

26、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中,心室率相对慢(60~次/分)。

27、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中,可见到顶端扭转,通常与QT间期延长相关。

28、delta波见于预激综合征,在预激综合征中PR间期缩短。

29、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肥厚。

30、肺型P波提示右心房肥厚。

31、aVR导联和29aVL导联波形互换提示右位心。

32、V1~V3导联T波倒置,提示持续幼稚型。

33、鱼钩样形态可见于洋地黄效应。

34、PR间期逐渐延长并跟随有博动脱落,提示文氏现象。

35、锯齿波可见于心房扑动。

36、颤动博可见于心房颤动。

37、QRS波群主波同相性可见于室性心动过速。

图片源自网络

文字:社会实践部徐延庆

排版:宣传部王旭张昭

审核:刘明

指导教师:刘乐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好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5227.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