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跑者有猝死风险如何解读中国跑者猝死

8月15日到19日这四天,是年北京马拉松报名时间,相当比例进阶或者成熟跑者(众做周知北马只接受有参赛记录跑者报名)预计都将报名素有国马之称的北马,因为北马是历史最悠久、办赛水平最高、参赛体验最好、最具仪式感的顶级赛事,也是跑者最热衷的国内赛事之一。北马的举行也标志着下半年马拉松赛季拉开序幕,9-11月大量赛事在此期间密集举行。

马拉松作为一项长时间、高强度的极限运动,在中国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发展,成为社会热点,各种争论不亦乐乎,正面和负面评价兼而有之。

正面评价说这是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身意识觉醒的最好写照,中国跑步运动才刚刚起步,好戏在后头;负面评价则是说马拉松过热了,需要降降温,中国人喜欢跟风等等,而偶尔发生的马拉松赛场上的猝死事件更成为批评者最好的武器。这不,国内某知名跑步企业近期发布了《年中国跑者猝死风险调查》,提醒大众重视安全运动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中诡异的数据和分析着实也让人颇感疑惑,跟着慧跑来看看这份调查。

一、中国有3亿跑者是如何计算得到的

《年中国跑者猝死风险调查》来源于份针对跑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从样本上看还是足够大,应当具有足够代表性。在这份调查一开始就指出3亿国内跑者中,有高达35%的人(总数约1亿万)成为猝死高危人群。

质疑一:如果真有3亿跑者,那真是谢天谢地的大好事,有如此多的大众参与跑步运动,善莫大焉也!可是3亿跑者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到呢?调查并没有指出。

小编查了一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权威《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该年龄段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健身走”和“跑步”的百分比分别为:54.6%,12.4%,如果按照4.1亿参与锻炼的居民中12.4%选择跑步计算,那么也就是5千万居民选择跑步健身,与3亿跑者数字相去甚远,就算从年到年跑者数量增长迅速,从5千万到3亿翻了6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3亿跑者的数字基本上不太可信!

二、35%的跑者存在猝死风险是怎么得来的

文中说3亿跑者中有1亿万存在猝死风险,也就是说35%的跑者是猝死高危人群,那么35%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小编在报告中终于找到答案。报告指出:3成受访者曾在跑步中遇到过胸痛胸闷、头晕目眩、呼吸急促、心跳异常等症状中的至少一种,如果按照这比例计算,就出现了所谓35%的跑者是猝死高危人群。

质疑二:如果跑步中出现头晕目眩、胸痛胸闷、突发呼吸急促、心跳异常这些症状,那么提示的确存在一定风险。但这样一般性,不经指导的问卷调查可信度其实并不高。

因为跑者往往分不清楚那些异常症状与跑步较累时的疲劳感有何区别。比如跑步时速度较快,进入无氧运动区间时,也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喘不过气等等表现。此外,这里的心跳异常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心悸,跑者除非有心率表,一般很少测量自己的心率,而所谓心悸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感觉到自己的心跳,甚至感觉跳到喉咙口来了,用心跳异常来提问本来就显得非常模糊。总而言之,用跑者主观感觉来评价疲劳感是可以的,但是,将这种感觉就完全对应猝死风险,显得不够客观。

那么,跑者中究竟多少比例的人会有猝死风险呢?医院联合开展的一次客观检查给了我们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组委曾经与厦门医院合作开展赛前体检,约有名跑者自行预约并前往体检,经检查发现6名跑者存在一定问题,不适宜参加马拉松比赛。

当然,这里所说的存在心脏问题并不表明一定是诊断出性命攸关、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而是指这6名跑者目前的心脏健康状况不适合参加马拉松这样大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他们如果强行跑马,也不一定表明就必然会发生事故,只是说由于心脏健康状况不佳,跑马可能存在较大风险,所以从保险角度不建议他们跑马。

人中6人检查出一定问题,这个比例大概为2%,其实并不低,但比起《中国跑者猝死风险调查》宣称的35%的比例还是少了不少,如果真有35%的跑者存在猝死风险,那么马拉松比赛简直无异于自杀比赛!

三、猝死究竟是不是一种很容易发生的意外?

首先,跑者要理解如下常识:运动性猝死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急性严重病症,只是由于其后果严重,其首发症状就是死亡,让人猝不及防,因此备受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xcyy/9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