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鹏丨寻医记一

声明:撰写本文,不是为了博眼球,讨同情,而是以一个传道人世家的角度,来看生老病死的变故,记录就医期间的心路历程,借文交流,望多人获益。

1

年5月30日凌晨2点11分,睡梦中接到父亲电话。大意是,此刻他身体不适,左臂膀疼痛厉害,反射全身,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父亲原是医生,据行医经验判断,应是心脏问题引发的症状,他用听诊器自行检查,发现心率超速,且无规律,应是心脏病发作。

2

当晚教会有查经聚会,查的是约翰福音十三章1-5节,父亲用四十分钟讲解经文。散会到家,休息至凌晨1点钟,难受醒来,无法入眠。便与母亲一起祷告,之后,未见转好。遂考虑给我打电话,父亲的意思是,万一被神接走,离开人世,至少得让儿子知道什么原因。

3

心脏问题不是儿戏。接电话后,我决定即刻赶回父亲住处。考虑到深夜无处购药,便叫醒妻子,先到岳母家取药再走,因岳母也患有心脏病,常备速效救心丸。

4

因与父亲相隔三十多公里距离,路上耽误不少时间。3点10分,到达父亲住处,父母都没睡,见我到来,他们略显轻松些。马上拿药给父亲服下,医院。

5

3点48分,到达平阳一医急诊,作完心电图检查,看过以往病历,论断结果是“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症”,临床上是较少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心力衰竭导致猝死的危险。医生建议,如果感觉尚可,立刻去温州一医就诊为佳。

6

4点25分,离开平阳,赶赴温州。路上,父亲在后座静静休息,耳旁只有车轮刷刷声音。人生第一次与父亲如此相处,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手扶方向盘,时不时透过后视镜瞅他一眼,没有打扰他。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样念头,假如父亲此刻心脏停止跳动,我愿意就这样一直开着车,载着他,直达天堂。

7

5点19分,天已吐白,安全到达温州一医急诊室,这里人满为患。医生安排了床铺,再次作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得出结论是,需要住院治疗,待进一步全面检查之后,再定治疗方案。

8

下午3点10分,医生告知已安排好床铺,可以办入院手续,随即平安入院。

9

这三天来,关心我们的人很多,在此一并谢过。因为疫情期间,医院管理严格,只有我们父子俩能够在一起,其他人爱莫能助。但神与我们同在,靠他的怜悯,一切平安顺利,相信神也必会保守父亲治疗过程,使他健康回家。

小结:

第一,现今的世界,乃是被罪所污染的地方,充满苦难、疾病和死亡,这是客观事实,也是神所定的自然规律。可见,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是如此,这是常识。从这个角度看,圣经说,这世界是寄居之地,基督徒无须留恋与不舍。

第二,基督徒虽然因信耶稣而蒙恩得救,但得救的生命还活在亚当的旧造里,保罗称这个身体是“取死的”(罗7:24)、是“血肉之体、必朽坏的”(林前15:50),所以,在今世,即使基督徒,也时常会因身体软弱而心里叹息,等候身体得赎的日子到来(罗8:23)。只有到那日,神才会“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21:4),所以,我们要“忍耐等候”(罗8:25)。

第三,圣经进一步说到,“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罗6:5)意思是,基督徒不单单只享受耶稣复活所带来的永生和荣耀,也要经历耶稣在世间时的苦难和死亡。因此,不但基督徒,即使牧师(甚至使徒先知)也会生病,甚至生重病,那怕服侍主几十年的老牧师也是一样。实际上,这是父亲身上的老毛病,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那时,父亲时常外出,为主作工,白天讲课,晚上脚会发肿,但休息一晚,会自然修复,因此没太在意。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严重症状在所难免,毕竟是八十五岁高龄了。

第四,所以,圣经说,神虽有医治大能,但却不是随叫随到的医生,会时时医治基督徒身体的疾病;基督教也不是民间宗教,迷信有求必应的现世报。基督教强调信心,即,面对灾病,祷告不是什么特效药丸,而是凭信心完全交托。因此,祷告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困境,但祷告一定会拉近我们与神的距离,坚固我们的信心,提升我们的逆商,增加我们抗击打能力,保守我们在逆境中仰首挺胸,得享在基督里的平安。这就是保罗所说的:“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罗5:3-5)的生命境界。

第五,这并不是说,神对病痛中的信徒就不理不睬了。神对患难信徒的护理,既会借着内住的圣灵,浇灌爱来引导保守(罗5:5);也会借着亲人和教会肢体的同理心,筑起一道爱的长城,一起面对,共度难关,使病痛中的人深感安慰和温暖,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神也会给我们安排周遭的环境和可用资源,医院和医生,医疗设备和药物,先进的科技手段等等,帮助我们解决疾病的痛苦。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当我们山穷水尽时,神甚至会改变自己所定的律,以神迹奇事来帮助我们。

第六,圣经说:“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凡事有神的美意,我们所遭遇的,或好或歹,若非神的允许,都不可能临到我们身上。这不是美化苦难,而是圣经的智慧。因此,或疾病,或健康;或平安,或死亡,我们都顺应天命,在神的主权预定中安身立命,坦然面对。所以,无论结果如何,父亲都坦然说:“或回天上的家,或回地上的家,让神说了算。”因为,“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这是我们住院的第三天,在医院这个密闭的空间,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众多弟兄姊妹交流内心感受,深感神的平安。希望弟兄姊妹为我们代祷,在干旱疲乏之地,如鹿渴慕溪水一般,切切寻求神的帮助。愿神的恩惠平安常与我们同在。阿们。

新以琳講壇1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hl/9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