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先心病和运动员的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应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检中心电图检查的普及,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越来越多被发现,一则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有临床症状,二则这类患者具有猝死危险性。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处理?医院的张萍教授在本刊结合年美国心律协会与美国儿科和先天性电生理协会联合发布相关专家共识进行了阐述。

儿童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合并先心病者相对积极消融

对于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成人患者,调查显示70%的电生理学家支持进行危险分层和预防性消融。但是由于儿童存在特殊性,手术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无症状较小儿童患者通常不推荐进行危险分层及消融治疗。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激综合征患者风险大,因而,先心病合并无症状预激综合征儿童需要相对积极消融治疗。

对于无症状预激综合征运动员的危险评估

预激综合征约占运动员猝死原因的1%,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所有预激综合征运动员均应进行包括电生理检查在内的全面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包括房颤中SPERRIms,运动或异丙肾上腺素应激试验中SPERRIms,存在多个旁路,或易诱发房颤。如果不存在任何上述危险因素,运动员可参加体育竞技。

共识提出的八个具体指导建议

基于年轻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的特点,共识为该类患者制定了指导性建议:

第一,如果患儿年龄较大,测试依从性较好,选择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观察其是否存在持续性预激表现(ⅡA,B/C)。患儿运动后生理心率增快时,由旁路导致的预激表现消失者,其发生猝死的风险较低。心电图和运动试验中不明显的预激波较难判定。

第二,当无创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的预激表现为持续性或不能确定其是否会消失时,可以选择经食道超声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测定房颤中的最短预激R-R间期以进行危险分层(ⅡA,B/C)。

第三,当患儿房颤时的最短预激R-R间期(SPRRI)≤ms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对这些患儿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是“合理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旁路位置相关的手术危险因素(ⅡA,B/C)。

第四,最短预激R-R间期(SPRRI)ms时,患儿的疾病风险较低,应推迟施行射频消融术(ⅡA,C)。当在诊断性检查中这些患儿的旁路位置和/或

自身特征并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时,可考虑行射频消融术(ⅡB,C)。

第五,起初被认定为疾病风险较低的患者,若随后出现晕厥、心悸等进展症状,应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第六,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其发生房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此类患者可考

虑行射频消融术(ⅡB,C)。

第七,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中,由于存在心肌非同步收缩而致心室功能障碍者,也适合行射频消融术治疗(ⅡB,C)。

第八,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可服用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药物。基于美国心脏协会共识,上述药物可在进行心脏评估后服用,并需接受小儿心脏科专家的定期监测和随访。

具体可根据下列流程图评估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处理策略(图1)。

图1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及处理流程图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咨询白癜风专家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hl/885.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