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我国外贸洗心革面从世界工厂到贸易强

报道称我国外贸洗心革面从世界工厂到贸易强国

海关数据显示,继7月中国出口增速出现陡降后,8月增速仅由1微增至2.7,进出口总值增幅仅为0.2。中国商务部预计,今后数月外需或更疲软,外贸情势将更加严峻。  高外贸依存度,低附加值,与日俱增的贸易摩擦……在转型压力日趋增加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身?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前30年靠“范围”拉动增长的对外贸易模式已不能支持未来发展,洗心革面的转型势在必行。  过去十年,借“入世”东风,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空前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将中国长时间置于世界产业链末端。  “中国的全部外贸体制都要转型”,张燕生说。他认为,要实现“贸易强国”就要实行国际化战略,建立自己的全球生产销售体系,“并不是‘出口’就是国际化,要实现城市、人才、资本、产业的国际化”。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张燕生举例称,美日是典型的全球化国家,但其外贸依存度其实不高,主要就是由于它们已完成了投资、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球生产体系。它们的产品并不是在本土生产、出口国外,但实际利润、收入都流向了国内母公司。  要跻身“贸易强国”,中国不但要“走出去”打造自己的全球生产销售体系,更要加快国内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实现出口企业生产儿童白癜风和流通的专业化、规范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告知,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进口国,中国本身商贸流通体系却较为混乱。“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流通和交换,而目前中国出口大多是厂家直销,制造和流通没有分家”。  金柏松认为,流通专业化可以让生产企业“术业有专攻”,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而流通企业则专注于市场信息搜集分析,让生产企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竞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让有组织的市场气力规范市场竞争”,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产能浪费,更加有效地培养出口优势。  中国国际贸学会中美欧战略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进一步建言,中国出口模式的转型,终究还是落实在企业竞争力上。  何伟文指出,“要转变出口模式,关键要减少加工贸易”。要减少加工贸易,企业就必须主动加强自主技术研发、自主品牌建设,以自主技术展开品牌国际合作,借外国设计等优势加强竞争力。  “格力空调就是企业主动转型的典范。”何伟文举例称。2009年,格力谢绝了来自欧洲2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贴牌订单,潜心拓展自主品牌的海外销售渠道,当年,其产品虽出口销售量减少,总利润却不降反增。  就企业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建设,张燕生特别指出,在新一轮转型中,企业要从之前的简单模仿到创造性模仿,再到技术、管理、市场创新。政府要做好科研成果到应用投产之间的桥梁,培养发展研发创新的社会中介组织,弥补从研究到应用之间的断层。  谈及全部外贸体制的创新,张燕生表示,“要想转型创新,就不能‘不打破坛坛罐罐’,一味强调‘稳增长、保增长’。”转型一定伴随阵痛,洗心革面之痛不可避免。从“世界工厂”到“贸易强国”,政府要跳出思维定势,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完)(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hl/621.html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