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成了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疾病模型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疾病。

患者存在长期的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的症状,但常规的检查又查不出明显的原因。

结果就是,这种疾病常被冠以”病因不明“的标签,给患者带来深深的困惑。

而即便一些讨论病因的文章,也常常是“开局一张图”,列出一大堆的可能因素,让人不知所措。

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IBS的可能病因有十几条之多。

但我们要问的是,其中哪些因素只是表象,而哪些因素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每个因素都进行细致地拆解,从而试着更加地接近真相。

1.肠道动力异常:不是根本原因

IBS的患者,肠道动力确实有些异常。

比如,腹泻型的IBS患者(IBS-D)肠道的收缩似乎有些加快,食物通过小肠和大肠的时间也要更短。而便秘型的IBS患者(IBS-C)肠道收缩频次减少,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要更长。

但问题在于,IBS虽然和肠道动力异常有关,但却并不存在标志性的动力失调的特征。

这就有点像是说,广东人喜欢喝茶,但你没法通过一个人是否喜欢喝茶来判断他是不是广东人。

虽然用一些调整肠动力的药物能改善IBS的症状,但肠道动力异常更多的只是“症状”,而不太可能是IBS的根本原因。

2.内脏高敏感性:背后另有答案

IBS患者常常会有内脏高敏感的状况。

所谓内脏高敏感,是说肠道耐受压力的阈值比较低

——同样的刺激,正常人可能没有任何反应,但内脏高敏感者就可能出现腹痛和胃肠不适。

不得不说,内脏高敏感性是一个很好的锅。

你看看你,内脏这么敏感,肯定是神经有问题——都是你脑子的问题。

没错,内脏高敏感性确实和肠道神经系统的紊乱有关。

但我们仍然要多问一句,肠道神经系统为何会出现紊乱?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炎症。

3.慢性炎症:导火索

IBS患者普遍存在低水平的炎症。

在患者的小肠和大肠中,通常都存在淋巴细胞的增多。

这些淋巴细胞会分泌一氧化氮、组胺和蛋白酶,从而刺激肠道神经系统,造成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的异常。

与此同时,在IBS患者空肠、回肠末端和结肠中,都发现有肥大细胞的增加。

而肥大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会激活肠道神经(背根神经节),最终导致内脏高敏感性。

你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背后都有相同的导火索,即炎症。

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什么导致了IBS的炎症?

4.肠道菌群失调:促炎菌群

IBS患者存在慢性的炎症,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紊乱的菌群。

从结构上来看,IBS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是偏低的,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又是偏高的。

而从功能上来看,IBS患者的菌群存在明显的促炎效应。

将患者的粪便移植给无菌的小鼠,整个鼠都不好了。

老鼠会出现内脏高敏感性,并且产生情绪失调。

与此同时,老鼠的肝脏也会产生炎症——Kuffer细胞增生、同时炎症因子TNF-α、IFN-γ都会升高。

我们可以看到,IBS的菌群的促炎效应不仅限于肠道,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患者除了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这样的肠道症状,还会有疲劳、皮疹、背痛等各种各样的肠外症状。

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争议点

在功能医学界,IBS的问题常被归结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上。

然而,IBS和SIBO到底有多大的关联,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乳果糖氢呼吸试验曾被认为是检测SIBO的可行方法,并且很多IBS患者的氢呼气试验的结果为阳性。

但在目前,许多学者都在怀疑,氢呼气试验是否真的能用于诊断SIBO。

检测SIBO的金标准,是进行空肠穿刺——从中直接取出内容物进行培养。

但年瑞典的研究表明,IBS患者和正常人的培养结果没有明显的区别。

许多证据表明,在氢呼气试验的结果中,氢气高,许多时候只是肠道传输速度过快,而并非真的存在SIBO。

由于SIBO和IBS的症状高度重叠,我们有理由相信,一部分IBS患者确实存在SIBO。

但如果要将大部分IBS的症状都归咎于SIBO,目前的证据并不支持。

你也许会问,那利福昔明为何会有效果?难道不是在杀菌吗?

如果真的存在SIBO,利福昔明自然会起效果。

但除了抗生素效应之外,利福昔明还具有调节菌群和肠道动力的作用——可能这些作用,才是利福昔明起效的更主要的原因。

6.感染后:炎症的持续

一部分IBS的患者,发病起于一次急性的感染。

在急性肠胃炎后,普通人的IBS患病率会增加6倍——其中10%的人最终会患上IBS。

这种因感染而导致的IBS被称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

当人体受到感染后,即使感染被清除了,身体环境也可能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免疫系统的异常、肠道屏障的异常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

在PI-IBS患者中,炎症细胞在感染清除后仍未消停,还在不断地释放着各种促炎症的细胞因子(如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从而引起长期的慢性炎症。

与此同时,这些患者会出现“肠漏”的状况,使得免疫反应更加无法得到停息。

除此之外,在发生急性胃肠炎症后,人们消化道中的有益菌群也会大量地减少,这进一步地促成了IBS的发生。

7.肠道食物过敏:50%以上的患者存在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50%以上的IBS患者存在肠道食物过敏。

在接触造成反应的食物后,患者的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会增加、肠道黏膜会出现破损、血浆中的物质会渗透到肠道中。

简言之,对于IBS的患者,一些食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造成机体损伤,并增加肠道炎症。

在引起问题的食物中,最常见的包括:小麦、鸡蛋、牛奶和大豆。

图:IBS患者存在的肠道食物过敏

-Source:doi:10./j.gastro..03..

除了特定的食物外,两类食物成分也容易给IBS的患者带来问题。

一种是组胺,另一类是发漫。

组胺会激活COX2酶,从而促进肥大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最终增加内脏的敏感性。

而发漫类物质,也会增加肠道中的丙酮醛——一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前体。后续生成的AGEs会刺激肥大细胞,引起内脏高敏感性。

图:发漫造成内脏高敏感的机理

-Source:doi:10./j.gastro..10..

无论是造成肠道过敏的食物,还是组胺和发漫,其在本质上都是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生作用,最终导致炎症的发生。

8.脑肠轴失调:双向影响

IBS患者确实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失调。

所以在传统上,IBS会被认为是“从脑到肠”的失调。

然而,在罗马IV的诊断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肠道问题对大脑的影响。

从脑到肠,和从肠到脑,是两条相反的路径。

如果精神状况出现在无法解释的肠道症状之前,通常意味着是“从脑到肠”——通常是压力引起了消化上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如果精神症状出现在肠道问题之后,那么通常意味着肠道是最初的发病场所。

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在新发的IBS患者中,两者各占一半。

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是“从脑到肠”,而另一半是“从肠到脑”。

但不管方向如何,他们的症状都极为相似;而在后续的病程中,肠和脑之间会一直交互影响。

IBS患者存在脑肠轴的失调。

这里的关键是,精神失调不是并发症,它和肠道症状一样,属于整体疾病状况的反映。

9.肠道屏障的异常:D比C普遍

一部分IBS的患者存在肠道屏障的异常——通常是肠道通透性的增加。

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常被通俗地表达为“肠漏“。

肠漏的情况在IBS-D患者和PI-IBS中较为普遍;而至于IBS-C,一部分人的结肠通透性似乎是正常的。

在一项试验中发现,大约39%的IBS-D患者的乳果糖/甘露醇测试的结果表明存在“肠漏”。

而在PI-IBS患者中,肠漏的状况似乎更为普遍;在这些患者中,肠漏的状况越糟糕,腹泻的症状也会越严重。

另外,在小麦敏感的患者中,肠道紧密连接的标志——组连蛋白(zonulin)——也存在偏高的情况,这标志着肠漏的存在。

从理论上来说,肠漏容易带来“入侵”。

因为漏洞的存在,肠道中的细菌外毒素、大分子食物颗粒、细菌代谢产物更容易侵入内环境。

当不明物质不断地闯入内环境,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不断地“发动火力”。

这些不停息的免疫反应,则可能引发持续的炎症。

10.胆汁酸代谢异常:循环的不畅通

在IBS-D患者中,大约每4个就有1个存在胆汁酸的代谢异常。

人体的胆汁酸具有轻泻的效应。

当过量的胆盐进入大肠,就容易促使肠上皮细胞过度分泌,从而造成腹泻。

在人体中,胆汁酸本应在回肠中被重吸收。

在重吸收的同时,会激活一种叫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的激素。

FGF19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能够抑制胆汁酸的过度生成。

而如果回肠被切除,或者回肠存在炎症,抑或肝肠循环不畅,那么就没有足够的FGF19来抑制胆汁酸的合成。

如此一来,人体就会生产过多的胆汁酸,从而最终引发腹泻。

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IBS-D的患者存在严重的胆汁酸吸收不良——7天的胆汁酸留存不到5%(正常范围在15%以上)。

11.寄生虫感染:旅行者需留意

关于IBS,一个相对少见,但仍然存在的病因是寄生虫的感染。

其中,最为相关的寄生虫是芽囊原虫。

芽囊原虫是一种唯一能寄生在人体下消化道中的不等鞭毛生物。

在发达国家中,囊芽原虫的感染率常常高于5%,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有时可以高至76%。

而许多研究发现,在IBS患者中,芽囊原虫的感染率要高于健康人群。而芽囊原虫感染率越高的地区,IBS的发病率也越高。

图:芽囊原虫在IBS和正常人中的感染率比较

-Source:doi:10./--1-40.

芽囊原虫是否致病,可能与其种类有关。

其中的一些亚种,比如ST7,能够用水解酶攻击宿主的组织来获取营养。

当水解酶降解了宿主肠道中的粘液,炎症和肠漏就更容易发生。

在有症状的人群中,芽囊原虫的感染会造成腹痛、腹泻、便秘、疲劳和皮疹——这与IBS的症状高度重合。

而一些IBS的患者,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于这种寄生虫的感染。

图:芽囊原虫感染的症状和IBS症状的比较

-Source:Source:doi:10./--1-40.

这些感染芽囊原虫而出现症状的患者,发病通常是在去偏远国家或地区旅行后。

年一项中国的研究表明,在上海,芽囊原虫的携带率约为1.9%,而在云南的勐海县,感染比例达到了32.6%。

如果IBS的发病和既往旅行相关,那么寄生虫的感染会是需要留意的。

木森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IBS的可能病因。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IBS的病因中,炎症是问题的核心。

肠道动力的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胆汁酸的代谢异常,其背后都有炎症在作祟。

而菌群的失调、此前的感染、肠道食物过敏、肠道屏障失调、以及可能存在的寄生虫感染,都是诱发炎症的因素。

至于脑肠轴的失调,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炎症有着关联。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IBS的疾病模型。

因为炎症是核心,我们目前至少可以做的,就是采取抗炎的饮食和遵循昼夜节律的抗炎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管理好可能存在的压力,也能避免进一步的脑肠轴失调。

有了这个模型作为基础,接下的事情便是去试着回答一个个的子问题,从而尽可能地构建起完整的IBS的认知框架。

有了结构化的认知,我们离问题的彻底解决也许就能更近一步。

-End-

相关阅读:

50%以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肠道食物过敏

哪些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有效?

肠胃不好如何调理?三驾马车:抗炎饮食+昼夜节律+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Talley,N.J.().Whatcauses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Aproposeddiseasemodel.Americ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1),41-48.

Grabauskas,G.,Wu,X.,Gao,J.,Li,J.Y.,Turgeon,D.K.,Owyang,C.().ProstaglandinE2,ProducedbyMastCellsinColonTissuesFromPatients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ContributestoVisceralHypersensitivityinMice.Gastroenterology.

Kamphuis,J.B.,Guiard,B.,Leveque,M.,Olier,M.,Jouanin,I.,Yvon,S.,...Noguer-Meireles,M.H.().LactoseandFructo-oligosaccharidesIncreaseVisceralSensitivityinMiceviaGlycationProcesses,IncreasingMastCellDensityinColonicMucosa.Gastroenterology,(3),-.

Black,C.J.,Ford,A.C.().Predictingresponsetorifaximininirritablebowelsyndromewithdiarrhea:Istheanswerblowinginthewind?.Gastroenterology.

Zhou,Q.,Zhang,B.,Verne,G.N.().Intestinalmembranepermeabilityandhypersensitivityintheirritablebowelsyndrome.Pain,(1-2),41-46.

Barbaro,M.R.,Cremon,C.,Morselli-Labate,A.M.,DiSabatino,A.,Giuffrida,P.,Corazza,G.R.,...Fuschi,D.().Serumzonulinanditsdiagnosticperformanceinnon-coeliacglutensensitivity.Gut.

Spiller,R.().Irritablebowelsyndrome:newinsightsintosymptommechanismsandadvancesintreatment.FResearch,5.

Poirier,P.,Wawrzyniak,I.,Vivarès,C.P.,Delbac,F.,ElAlaoui,H.().NewinsightsintoBlastocystisspp.:apotentiallink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PLoSPathog,8(3),e.

Boorom,K.F.,Smith,H.,Nimri,L.,Viscogliosi,E.,Spanakos,G.,Parkar,U.,...Jones,M.S.().Ohmyachinggut:irritablebowelsyndrome,Blastocystis,andasymptomaticinfection.ParasitesVectors,1(1),1-16.

免责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你的医疗提供者进行沟通。

用知识,掌控健康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rchl/10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