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了解一点ldquo心电图STT段

应该了解一点“心电图ST-T段改变”

是怎么回事

“我是不是得了冠心病?会不会发生心肌梗死?”门诊中经常遇到有患者因为其心电图发现“ST—T改变”而忧心忡忡。这并不奇怪,与特定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分析,“ST—T改变”就成了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ST—T改变未必是心脏病

  其实,“ST—T改变”只是心电传导异常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患上了冠心病,更不代表会得心肌梗死,其本身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引起ST—T改变的并不仅是冠心病,ST—T改变也不是心血管疾病家族的“专利”。

  可能引起ST—T改变的原因主要有:

  心血管病高血压、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等。

  非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血钾过低),药物的影响(洋地黄、奎尼丁等)。

  其他检查技术上的原因也会导致ST—T改变,如常见的心电基线不稳、上下漂移,以及呼吸、进餐、体位改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轻度的ST—T改变也可见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的压抑与焦虑。甚至在健康人中也可能出现ST—T改变。

  据研究,有ST—T改变的健康人约为10%~30%,有T波改变的约10%~20%,尤以女性多见。

  所以,当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时,患者不要自行判断,应及时就医,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描述症状,以利于医生综合分析。

  不可忽视心脏X综合征

  在门诊中也会遇到一类患者较为例外。他们有劳累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自发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表现。这类患者既不能诊断为冠心病,也不能确定心脏没有问题。这时需要考虑一种特殊的疾病——心脏X综合征。

  心脏X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小血管的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有关,因此又将其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通俗地讲,冠心病是心脏大血管发生了病变,而心脏X综合征则是心脏微小血管发生了病变。因此,用于反映心脏大血管病变情况的冠状动脉造影难以发现,常规的心脏超声检查也无异常。对于此类患者,建议进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

  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可以提示冠脉的储备能力,同时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延迟显像还能了解心肌细胞的存活状况及其功能状态,对辅助诊断心脏X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等一类心脏微血管病变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已经确诊为心脏微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从改善心脏微循环着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进行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运动试验以及核素检查都有显著改善。

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常见疾病

心电图ST-T异常改变的分析诊断心电图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心肌缺血最早期心电图表现是ST-T异常改变。ST段改变有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等改变。T波改变的含义包括T波低平、平坦(T波消失,与基线一致),增高、倒置或双向等。ST-T改变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ST段抬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比较常见,以弓背型ST段抬高是其早期改变的一种类型。系指ST段上凸升高似弓背状,抬高ST段下行时又平滑移行于T波,两者无明确界限,构成一条凸起在基线以上的弓背曲线称为单向曲线。

早期负极综合征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和运动员发生率偏高,早期复极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以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为特征。

急性心包炎及心肌炎(包括心肌损伤)﹑心肌病急性心包炎除AVR和V1导联外,普通导联均有ST段上移,抬高幅度≤5㎜,提示心肌损伤较弥散性。

其它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重度高钾血症等。

2.心电图ST段压低、下斜常见于以下疾病:

心肌缺血ST段压低≥0.05mv,常代表有心肌缺血表现;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下降较为显著和普遍。

急性肺栓塞由于右心负荷过重,下壁和前壁导联ST段同时降低,同时合并DVT、缺氧及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心肌肥厚包括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表现为ST段下降,同时有心室肥厚的其他标准,如电轴右偏或左偏,左室或右室电压增高。

其它洋地黄作用、急性心包炎、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可能导致ST段压低、下斜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9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