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11:55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男性/女性,xx岁,主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天”于XX时间收入病室。
一、病例特点
1.现病史
?临床症状
?病情加重诱因
?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
1)临床症状
?左心衰症状:肺循环淤血和心排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①呼吸困难(主要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日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窒息和恐怖,并迅速坐起,需要30分钟或更长时间方能缓解;
?端坐呼吸:平卧几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坐位,仍然气喘;
②咳嗽及气喘:较早出现,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缓解;
③咳痰:通常为白色泡沫样痰;
④咯血:痰带血丝提示肺微血管破损,血浆渗入肺泡时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⑤体力下降、乏力、虚弱,甚至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失眠;
⑥夜尿增多:见于左心衰早期血液再分布;
⑦尿量减少、少尿或血肌酐升高:严重心力衰竭时,心排量下降,肾血流减少,甚至发生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右心衰症状:体循环淤血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①胃肠淤血:纳差、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
②肝淤血:右上腹饱胀,肝区疼痛;
?长期肝淤血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减退;
③肾脏淤血:白天少尿,夜间多尿;
?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可出现少量蛋白尿,尿中可见透明或颗粒管型、红细胞,血尿素氮升高。
2)病情加重诱因
①呼吸道感染;
②心律失常,如快速心房颤动、严重心动过缓;
③肺栓塞;
④环境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气候突变、进食过多、摄盐过多;
⑤妊娠与分娩;
⑥贫血与出血;
⑦其他:输液过多过快、电解质紊乱(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
3)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心肝肾)
①肾功能不全;
②心脏瓣膜病;
③心率失常;
④肝功能减退;
4)发病以来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差;大便平均3天1次,白天少尿,夜间多尿,平均夜尿达3-5次/晚;近3天体重增加2kg(3日内体重突然增加2kg以上,应考虑隐性水肿)。
2.原发病因及危险因素(心力衰竭为病理生理诊断,需进一步明确基础病因)
1)既往史——是否存在以下病史:
①导致心肌损害的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病:中毒、甲减、维生素B1缺乏、血色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特发性心肌病;
?其他:糖尿病、结缔组织病、HIV感染等;
②增加心肌负荷的疾病
?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严重贫血
2)用药史:可引起心衰或心脏疾病的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NSAIDs,某些麻醉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3)个人史: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
4)家族史;
3.查体
1)左心衰体征:
①肺部体征:肺部湿罗音(主要体征)、胸腔积液征(约1/4左心衰患者出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肺底少许湿罗音;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两肺较多湿罗音,可伴哮鸣音及干罗音;
?端坐呼吸(间质性肺水肿)——呼吸音减低,肺部可无干湿性罗音;
?急性肺水肿——两肺满湿罗音,常伴哮鸣音;
②心脏体征:与原发心脏疾病有关;
?心尖搏动点左下移位——提示左心室扩大;
?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或者病理性S3心音、P2亢进,心功能改善后P2减弱——见于急性心肌损害,如急性重症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
?心率不规则——见于心律失常;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见于左心室扩大,引起相对性二尖瓣关闭关闭不全,瓣膜或腱索断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交替脉——见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
2)右心衰体征:体循环淤血的体征。
①颈外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最早体征)
?最可靠的容量超载体征是颈静脉怒张;
?肺部啰音只反映心力衰竭进展迅速而不能说明容量超载的程度。
②肝大,肝区压痛,黄疸,转氨酶升高;
③外周水肿:发生于颈外静脉充盈和肝大之后,右心衰竭典型体征
?早期白天站立后出现足、踝、胫骨前水肿,平卧休息后消失;
?晚期出现全身性凹陷性水肿,长期卧床患者表现为腰骶部和下肢水肿;
?伴有血浆白蛋白过低时,出现颜面水肿,提示预后不良;
④胸水:一般以双侧胸水多见,常以右侧为甚;
⑤腹水:见于病程晚期,与心源性肝硬化有关;
⑥心脏体征:
?心率加快,胸骨左缘或剑突下可见明显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厚和右心室扩大;
?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右室舒张期奔马律、收缩期杂音——提示心肌损害,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右心衰多由左心衰引起,可见全心扩大征象;
4.辅助检查:
1)有助于诊断心衰的检查:
①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
?有助于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NT-proBNPng/L、BNP35ng/L时不支持慢性心衰;
?BNPpg/ml诊断心衰Se90%,Sp76%;
?对于小于50岁,50-75岁,大于75岁人群,NT-proBNP诊断心衰的界值分别为pg/ml,pg/ml,pg/ml,Se90%,Sp84%。
?有助于判断慢性心衰预后;
?NT-proBNP、BNP显著升高,或者降幅小于30%均预示心衰预后不良。
?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衰(半衰期仅10-20min)
②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力衰竭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检查
?区别收缩性心室与舒张性心衰;
?与其他疾病鉴别:心包炎?
?诊断原发疾病:心肌病?瓣膜疾病?
③X线胸片(CXR):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其他肺疾病?
2)病因诊断
①心电图(ECG):既往MI?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有心律失常时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
②超声心动图:心包、心肌、瓣膜疾病?
③MRI:心肌病(尤其是血色病)?心包疾病?;
④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MI?
⑤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肌病?
⑥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心肌疾病(阳性率仅10%);
3)危险因素分析
①糖尿病?
②甲状腺功能?
③贫血?
4)诱因分析:血常规——感染?
5)并发症诊断:
①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肾功能不全?同时为用药剂量提供依据,如地高辛;
②肝功能检查;
6)治疗需监测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
需完善基本检查包括:BNP、NT-proBNP;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1.初步诊断(e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
1)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
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
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2)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分期
①StageA:存在心衰风险而无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
②StageB:存在心脏病而无心衰症状或体征;
③StageC:存在心脏病且出现心衰症状或体征;
④StageD:严重心衰,需要专门的治疗。
2.心力衰竭需鉴别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力衰竭
1)收缩性心力衰竭:①心衰症状、体征;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脏增大;BNP升高;
2)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①心衰症状、体征;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腔大小可以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轻度降低(45%);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超生心动图通过分析E/A及E峰减速时间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脏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
三、鉴别诊断
1.左心衰与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常有咳嗽、咳痰症状,肺部湿性罗音部位固定,可伴哮鸣音,咳痰后喘息减轻;
2)支气管哮喘:一两肺哮鸣音为主,可有少许湿性啰音;
3)急性心源性哮喘:患者通常要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肺底部布满水泡音,同时合并有出汗、面色青灰、濒死等征象,端坐位不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床边检测血浆脑钠肽显著升高;
2.右心衰或全心衰引起外周水肿、肝大、腹水和胸水,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心包炎:心影扩大呈烧瓶样,心界范围随体位变化,超声检查鉴别;
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影通常不大,超声检查心包增厚,右心室不扩大有助于鉴别;
3)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并非静脉压升高,通常没有颈静脉怒张或肝颈静脉回流征的表现,既往病史和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
4)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伴有水肿呈非凹陷性,有水肿者,在鉴别诊断时甲状腺功能检查也是必要的;
5)老年人单纯下肢水肿,需要注意下肢深静脉瓣膜疾病,平卧时没有颈静脉怒张,需要超声检查下肢静脉。
四、诊疗计划
?慢性收缩性心衰(基础治疗)
1.救命:急查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1)纠正液体潴留——限制钠盐摄入(视情而定);限制液体摄入;营养支持;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活动;应用“利尿剂”纠正液体潴留;
2)必要时加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控制房颤心室率;
3.对因治疗: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4.延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伊伐布雷定);
5.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管理
6.预防血栓事件发生: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7.治疗伴发疾病。
1.救命:急查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吸氧
①氧气用于治疗急性心衰,对慢性心衰并无指征,无肺水肿的心衰患者给氧,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
②心衰伴睡眠呼吸障碍者,无创通气加低流量给氧可改善睡眠时低氧血症。
2)治疗低钠血症
①心衰患者血钠mmol/L者饮食中不必过分限盐;
②血钠mmol/L者,应通过饮食,适当补充钠盐,如加食榨菜;
③血钠mmol/L者,需要静脉补充氯化钠:“0.9%NSml+10%NS30mlivgtt7滴/分”持续静滴,低钠血症纠正后停用;
④伴低钠血症心衰患者可选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7.5-15mgpoqd”,排水不利钠。
2.对症治疗:
?纠正液体潴留——限制钠盐摄入(视情而定);限制液体摄入;营养支持;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活动;应用“利尿剂”纠正液体潴留;
?必要时加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控制房颤心室率。
1)生活方式干预
①限制钠盐摄入
?中重度心衰患者,每天钠的摄入2g(尤其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相当于氯化钠5g;
?应用强效利尿剂患者限钠不必过严,避免发生低钠血症;
②限制水摄入:总液体摄入量每日1.5-2L为宜;
③营养与饮食:
?宜低脂饮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戒烟限酒;
?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包括给予血清白蛋白;
④休息与适度运动
?失代偿期需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可步行每日多次,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
2)利尿剂:
①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要点:
?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均应给予利尿剂,且应早期应用;无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不需应用利尿剂;
?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伴中、重度水肿的患者,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日出入量、体重和血压的变化,定期检测电解质、尿素氮和肌酐,警惕有效血容量不足和肾血流灌注减少;
?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常影响利尿效果,可在补给白蛋白的同时,再使用利尿剂提高疗效;
?常规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体重每日减轻0.5-1.0kg(记录24小时入出量);如达到最大推荐剂量仍无效时,可再加用另一种利尿剂;
?使用强效利尿剂时应有给药间隔,目的是提供水肿液由组织间隙移向血管内所需的时间,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②常用药物及使用要点
?氢氯噻嗪25mgpoqd
?必要时增量至50mgbid,一般使用到mg/d已达到最大效应;
?本品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高糖血症、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糖尿病、痛风患者应慎用;
?呋塞米注射液0.5-1mg/kgivqd;呋塞米20-40mgpoqd
?6h内有效,静脉呋塞米改为口服时,剂量加倍,口服呋塞米生物利用度约为50%;
?最大日剂量可达mg,但一般控制在mg以内,分次使用;
?尤其是使用静脉剂型时,不宜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同用,以免增加后者毒性;本品增加头孢噻唑、头孢噻吩和头孢乙氰的肾脏毒性;
?布美他尼1mgpoqd
?生物利用度80%,30分钟出现利尿效果,静脉最大日剂量可达2mg。
?托拉塞米10-20mgpoqd
?静脉最大日剂量可达40mg。
③顽固性水肿的处理
?患者尿少,治疗应严格限制入水量,记录24小时进出液体量,每天静脉补液量少于ml,尿量超过液体摄入量ml以上;
?可用“呋塞米80-mg/d,iv”或“托拉塞米20-40mg/d,iv”;可应用利尿合剂“0.9%NS50ml+呋塞米80-mg+多巴胺40mg,ivgtt,3-10ml/h(微泵控制)”,使尿量达到-ml,同时注意补充钠、钾和镁,保持电解质正常;
?如果肾功能不全严重,可应用超滤法或血液透析,患者有可能恢复对利尿剂的反应。
3)洋地黄类药物
①适应症:
?慢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以改善症状;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CS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对于有持续症状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在应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可考虑应用地高辛减少因心衰住院的风险;
?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控制心室率,以控制静息状态下心室率为主;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CS心力衰竭诊治指南:对于慢性心衰伴房颤的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推荐应用地高辛以控制快速心室率。
②禁忌症(完善心电图及心脏B超后,无禁忌方可使用)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房扑;
?缓慢心律失常,例如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以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狭窄或缩窄性心包炎造成的肺水肿;
?禁止与钙注射剂合用。
③不良反应:常出现在血清地高辛浓度大于2.0ng/ml时,也可见于地高辛水平较低时,特别在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
?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厌食是洋地黄中毒最早的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头痛、眩晕、谵妄、幻觉;
?视觉障碍:黄视、绿视、视物模糊;
?心律失常: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心律失常是洋地黄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④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早期诊断,立即停用洋地黄是关键;
?有低钾低镁者需要补充钾盐、镁盐;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可用“GS40ml+利多卡因50mg-mgiv”,同时纠正低钾低镁血症;禁用电复律治疗;
?缓慢型心律失常,如果心室率不低于40次/分,可观察等待;心率过缓可用“阿托品0.5~1mgiv”,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安置临时起搏器。
⑤常用药物
?地高辛0.-0.25mgpoqd;
?去乙酰毛花苷(毛花苷丙,西地兰)首剂“5%或25%GS20ml+西地兰0.4-0.8mgiv”,2-4小时后可重复0.2-0.4mg,24小时总量小于1.2mg。
3.对因治疗: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1)治疗原发病,常见情况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血脂异常”;
2)消除诱因,常见情况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肺梗死、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4.延缓心室重构,改善预后: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
①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要点:
?治疗慢性心衰的基石,能降低充血性心衰的死亡率,只要没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均需终身应用ACEI;
?避免突然撤药,并尽早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注意切勿因不能达到ACEI的靶剂量而推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在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
?从小剂量开始,若可耐受,则每隔1-2周逐渐加量(通常翻倍加量)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
②禁忌症(用药前完善肾功、电解质检查,完善超声心动图,血压)
?过敏;
?有使用ACEIs曾出现致命性不良反应,如血管神经症性水肿的患者;(询问病史的时候注意问)
?妊娠妇女;
?双侧肾动脉狭窄;
?肌酐大于.2μmol/L(3mg/dl)或急性肾衰;
?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
?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如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③不良反应
?刺激性干咳,最为常见,可能与缓激肽聚集相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不会趋于缓解,停药后可消失。
?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出现在肢端、面部、口唇等部位,如发生在舌、声门、喉部则可引起气道梗阻,严重者可致命。
?处理措施:立即停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
?低血压,血压下降与以前是否使用利尿剂治疗相关,也与患者血浆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相关,尤其在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和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用药后注意监测血压)
?血钾升高,尤其是在肾功能障碍者。
?肾功能恶化,ACEI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程度小于扩张出球小动脉的程度,肾小球可能出现相对缺血状态,肾小球滤过率不同程度降低,可致肌酐不同程度升高,并可发生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竭等。
?起始治疗后1-2周应检测肾功能和血钾,血清肌酐增高超过基础值的30%-50%,则应减量或停药;
?其他,如皮疹味觉障碍,粒细胞减少,男性乳房发育,低血糖,低钠血症等。
④常用药物(起始剂量~靶剂量)
?卡托普利6.25mg,tid~50mg,tid
?依那普利2.5mg,bid~20mg,bid
?贝那普利2.5mg,qd~40mg,qd
?福辛普利5mg,qd~40mg,qd
?第三代水溶性、含磷基的ACEI,肝肾双通道代谢,尤其适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
①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要点:
?ARBs治疗心衰效应与ACEIs基本相当,目前心力衰竭,仍以为ACEIs首选,ARBs主要用于因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ACEIs的患者;
?应用注意事项与ACEIs相同,小剂量启用,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逐步将剂量增至推荐的最大剂量。
②常用药物(起始剂量~靶剂量)
?缬沙坦20-40mg,bid~80-mg,bid
?坎地沙坦4-8mg,qd~32mg,qd
?氯沙坦12.5mg,qd~mg,qd
?厄贝沙坦75mg,qd~mg,qd
?替米沙坦40mg,qd~80mg,qd
?奥美沙坦10mg,qd~20-40mg,qd
3)β受体阻滞剂
①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要点
?所有慢性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应尽早开始应用;NYHA分级Ⅳ级心衰患者需待病情稳定(4天内未静脉用药,已无体液潴留并体重恒定)后,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起效时间长,可能需要2-3个月;β受体阻滞剂须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起始治疗后患者需无明显的体液潴留,体重恒定,利尿剂已经维持在合适剂量;
?治疗初期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从极小剂量开始,每2-4周剂量加倍,逐步增加至靶剂量;一般以用药后晨起静息心率55-60次/分为达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可以避免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分开服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低血压发生的危险。
②禁忌症
?过敏
?心源性休克
?不稳定的、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Ⅲ度AVB,除非已安装起搏器
?症状性低血压
?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
?支气管痉挛性哮喘
③不良反应
?低血压:一般在首剂或加量的24-48h内发生,首先停用不必要的扩血管剂;
?液体储留和心衰恶化:常发生于起始治疗3-5天,可将β受体阻滞剂暂时减量或逐渐停用,减量应缓慢,每2-4天减量1次,2周内减完;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反跳现象;病情稳定后需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剂,否则将增加死亡率;
?心动过缓:如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应将β受体阻滞剂减量;
?房室传导阻滞:出现Ⅱ-Ⅲ度AVB,应当停用β受体阻滞剂;
?支气管痉挛、哮喘发作;
?代谢、内分泌紊乱,血糖血脂异常,高钾血症;
?抑郁、疲乏、头痛、失眠;
?撤药综合症:长期治疗后突然停药,可发生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绞痛恶化;
?加重性功能障碍和末梢循环性疾病,如无症状外周动脉病患者用药后可导致间歇性跛行。
④常用药物(起始剂量~靶剂量):目前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可有效降低慢性心衰死亡率的只有三种: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为脂溶性、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β1:β2=20:1);较大剂量时,心脏选择性逐渐消失,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也有作用;
?酒石酸美托洛尔(为普通剂型)6.25mg,bid~50mg,bid
?琥珀酸美托洛尔(为缓释剂型)11.mg,qd~mg,qd
?比索洛尔:长效,水、脂双溶性,目前选择性最高的β1受体阻滞剂(β1:β2=70:1),对支气管的β2受体也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但仅在大剂量时可能出现,一般无明显临床意义;不影响糖脂代谢。
?比索洛尔1.25mg,qd~10mg,qd
?卡维地洛:高亲脂性,阻断α1受体和非选择性拮抗β受体,其β受体阻断作用较强,为拉贝洛尔的33倍,为普萘洛尔的3倍,而α与β受体阻断强度比为1:10。
?卡维地洛3.mg,bid~25mg,bid。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①适应症及临床应用要点
?用于NYHA分级Ⅲ、Ⅳ级充血性心衰患者,可降低病死率;
?急性心梗后,并发心衰且LVEF40%的患者亦可应用。
②禁忌症
?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
?肾功能异常:Crmmol/L(男)、mmol/L(女)。
③不良反应
?高钾血症:开始治疗后3天和7天要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前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如血钾5.5mmol/L即应停用或减量;一般停止使用补钾制剂,除非有明确的低钾血症;
?男性乳房增生:为可逆性,停药后消失。
④常用药物(起始剂量~靶剂量)
?螺内酯10mg/d~20mg/d;
?依普利酮25mg/d~50mg/d;
5)伊伐布雷定2.5-7.5mg,bid
?是窦房结起搏电流特异性抑制剂,减慢心率。
?SHIFT研究提示伊伐布雷定应用在心衰基础治疗后心率70次/分以上的患者,能够降低复合终点风险18%。
5.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管理
1)戒烟限酒;
2)低盐低脂饮食;
3)适度运动,减轻体重;
4)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5)保持心态平和,积极减压;
6.预防血栓事件发生: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心衰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有二级预防适应症的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75-mg/d”;
2)抗凝治疗:
?心衰伴房颤患者应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率在2-2.5之间;
?窦性心律患者不推荐常规抗凝治疗,有心腔附壁血栓患者应行抗凝治疗。
7.治疗伴发疾病
1)高血压:在心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血压仍然不能控制着,可加用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
2)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用,尽管认为它对糖脂代谢有一定影响,但它对心衰病人全面保护的临床获益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心衰严重患者血液胆固醇水平通常偏低,因为心衰时肝脏合成能力已经降低;
3)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不是心衰治疗药物,但可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
?心绞痛患者应选择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加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如曲美他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律的心率控制不佳者可加用伊伐布雷定;
?心肌梗死患者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4)心律失常
?心衰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是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事件;
?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不主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可用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衰猝死和心衰死亡率;
?反复发作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可用氨碘酮;
?有猝死、室颤风险的心衰患者,建议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
5)肾功能不全
?慎用ACEIs,血肌酐5mg/ml(μmol/L)时应做血液透析。
8.非常规治疗手段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orbiventricularpacing)
?许多心衰患者,心脏无法协调的工作。双心室起搏器向左心室和右心室发送定时电脉冲,使心脏更高效、协调的收缩,能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适应症:药物难治性心衰(扩张性或缺血性心肌病)、QRS≥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5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5%,NYHAⅢ-Ⅳ级(药物治疗充分后)。
2)埋藏式心脏除颤仪(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s)
?ICD是一种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设备,它被植入胸部皮下,通过导线经静脉与心脏连接。
?ICD监测心脏节律。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ICD可以纠正心律失常,恢复正常节律。ICD也可以起到起搏器的作用,当心率太慢时,可以增加心跳次数,从而预防恶性心律失常,降低总体病死率;
?适应症:心梗后40d,左室射血分数(LVEF)≤35%,NYHAⅢ-Ⅳ级、预期存活时间1年。
?慢性舒张性心衰
1.救命:急查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1)纠正液体潴留——限制钠盐摄入(视情而定);限制液体摄入;营养支持;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活动;应用“利尿剂”纠正液体潴留;
2)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减慢心率(增加左室充盈时间):以下俩者可合用?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在心率和血压允许范围内逐渐加量;
?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30mg,qid(合贝爽90mg,qd),或维拉帕米40mg,tid,在心率和血压允许的范围内逐渐加量;
3.对因治疗:治疗原发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限制性心肌病,心梗后,持续快速心律失常)。
4.逆转左室肥厚:ACEIs+β受体阻滞剂;?
5.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管理
6.预防血栓事件发生: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7.治疗伴发疾病;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