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恰到好处的评价。恰当、多元、全面而科学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改视角下,教师应该从多元角度出发进行评价,破除唯分数论,改善学生评价生态。教师应该优化以个性评价、过程评价及多元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做好三维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个性评价,助力学生能力形成
(一)课堂评价以生为本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中学生的具体反应推动着教学的进程及走向。教师应该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课堂上有踊跃发言的学生,也有沉默寡言的学生,无论哪种学生,都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并不断推动教学向着深处发展。高质量的课堂评价不是看教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不是以教为本,而是以生为本。“你的回答很有个性,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只要你们勇于动脑筋,一定会得出最正确的结论”……类似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勇于探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的多种答案,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要认识到恰恰是这些意外的、个性的、别样的回答中才暗含着创新意识。抓住这些回答而进行必要的鼓励,既能为课堂“增值”,亦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力。
(二)作业评价以学为重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作业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看似简单的对、错、优、良等评价,却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好的评价能给予学生激励性的力量。面对作业中的个性答案与另辟蹊径的解题方式,教师应以学为重,要认识到或许简单的一句“这不可能”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反,一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想”的鼓励,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课后有一道习题,要求判断所提供图形的类型。其中有学生的答案为这个几何体是空心的圆锥。教师评改作业时予以否定,认为其答案应该是圆柱体。学生认为,三视图只能从三个角度大致描述出一个立体图形,所以就出现了这个答案。每一份作业的背后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轨迹,都有可能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教师深入地去了解学生作业背后的想法,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促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二、过程评价,助力于学生素养提升
教师应该扭转“结果唯一”的评价倾向,做到结果与过程统筹兼顾。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
(一)“怎么评”比“评什么”重要
既要注重“评什么”,也要注重“怎么评”,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后续学习的动力。比如,一种说辞是“别指望你能记住这个法则了”,而另一种说辞是“相信你自己,只要你善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你一定能记住这个法则”;一种说辞是“这道题你做错了”,而另一种说辞是“你并非做不对这道题,而是不够细心,没有检查”。显然,两个评价中都是后一种评价更有温度,更具人性化,也更有激励性的力量。教师的评价语一定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要在“怎么评”方面下功夫:不是直接否定,而是点滴鼓励,鼓励学生勇于从错题中吸取教训与经验,以更好的态度投入学习。
(二)说“隐性”比“显性”重要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教师既要看到他们显性的表现,也要看到显性背后隐藏的内因,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去了解隐性的那一部分,从而为做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唯有透过显性表现了解隐性内因,透过表面看本质,才能准确评价学生。比如,有一个学生表面看比较内向,不喜欢集体活动,上课发言不积极,这些都是外在的显性表现。通过深入交流发现,这个学生其实特别想融入集体,特别想通过说话表现自己,得到同学、家长与教师的肯定。为什么“内外”不一样呢?调查发展,这位同学在曾经的课堂发言中,由于回答不准确,多次被教师否定,此后,她就慢慢变得内向了。这就是这个学生的“隐性”,也就是不为人知的内心真实。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了解内因,探究显性背后的隐性状况,从而对症下药,巧妙施策。
(三)等待进步比当众批评重要
与其当众评价学生,不如缓一缓,观察事后表现,等待以后改进情况;与其当众责骂,不如单独交流,和颜悦色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每一个善于“缓一缓”的教师都是极具爱心的,并且具有高度的敏感与警觉。“给你一定的思考时间,我相信,明天的此时,你一定会有理性的认识”“偶然的失误并不可怕,一时的粗心大意并不要紧,关键看以后”……这样的“缓一缓”既照顾了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与焦虑,又给了学生认识错误与重新开始的机会。可见,过程性评价既要注重当时的过程,也要注重以后改正或进步的过程。
三、多元评价,助力于学生品性滋养
(一)正确运用“成长记录袋”
初中阶段教师正确运用“成长记录袋”,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成长记录袋”看得见摸得着,是学生每次进步或成长的见证。“袋”中装载的不仅仅是考卷,更应该是体现每一次细微进步的多样化收获。“成长记录袋”并非一直不变,而是要时时更新,是一个动态丰富的过程,是学生点滴成长的象征。成果收集型记录袋:针对学生获奖的成果进行收集及珍藏,如数学竞赛获奖证书、首届低成本科学器材制作获奖证书、一年一度的新概念作文获奖证书、运动会获奖证书、演讲比赛证书、单科考试优胜奖证书等;还可以是因为在课堂中表现特别突出而获得小红花、奖励书籍或学习用具等的照片以及其他物质性奖励图片等。
个性主题类记录袋:爱好数学的学生可以收集自己攻克的数学题型、与数学教师的合影、数学日记及数学实践过程性资料;喜欢创作的学生创建“原创作品袋”,其中包括被教师当作“下水文”在课堂中朗诵过的作文、获奖作文、发表在期刊上的作品、获奖感言和教师评价,也包括即将创作的作品计划及名称……总之,这是个性记录的地方,学生能够看到一个最棒的自己,并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个性成长。反思评估性记录袋:学习与成长中总有做得不好或不到位的地方,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反思来达到警醒自己、激励自己的目的。
比如数学错题集、英语学习能力评价表、期中考试得失反思笔记、社会实践活动反思日记等,甚至检讨书、认错书等也可以装在这个袋子里。这类记录袋重在让学生反思、警醒自己。上述多个“成长记录袋”,并非仅仅让班主任或学生自己收集充实。家长、他人(包括班长及小组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成长记录袋”中不仅仅有教师寄语,也应该有小组寄语、校长寄语与家长寄语。条件成熟时,“成长记录袋”中的所有资料可以由纸质形式变为电子文档或微视频形式,上传到自媒体,这样不但能达到激励学生自己的目的,也能起到分享、激励别人的作用,真正助力学生的品性提高。
(二)合理使用“文明棋”
评价并非仅仅是一张考卷上的得分、教师评语,或教师的口头语评价,教师完全可以进行创新,通过更有效、更有趣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可以通过下文明棋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比如,一周不说脏话,那么在棋盘上就进两格,反之退两格;主动捡拾教室里的废纸进三格,乱扔废纸则退两格;对家长或教师撒谎退三格,诚实守信进三格;对教师及长辈主动行礼进两格,反之退两格;抄袭别人作业退三格,反之进两格;总是以班级利益为重进三格,不顾大局退两格……引领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下棋”比赛,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遵守文明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尽快改正自己的缺点,通过优异的棋盘成绩彰显自己的进步或成长。实践证明,“文明棋”活动避免了直面批评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一种轻松、愉悦、别致的游戏方式,既评价了学生的道德现状,又激励着学生不着痕迹地改变自己,为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三)综合呈现钉钉群
新的技术支撑下,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一时间把学生的获奖情况告知家长,让学习的正效应辐射到更大的时空内。诸如“本月数学小明星”“本周学习习惯最佳者”“方程列式高手”“实践标兵”“孝德好少年”“数学小能手”“环保好少年”等,都可以在钉钉群“露露脸”。教师还可以把部分学生的“精彩解题过程”“举一反三的思路”“我的实践之旅”“我最得意的自制器材实验”“我的演讲稿”等制作成微视频或美篇,上传到钉钉群,让更多学生与家长观看、评论、转发。同样的,学生的品性成长、道德生成、生涯规划等,也可以呈现在钉钉群,彰显着学生的成长。事实上,钉钉群展示出来的内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期间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后续学习力的提升、成功经验的积累、正向能量的传递、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才是评价体系中更加重要的目标。
评价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指向标,且这个“指向标”不可或缺。为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出恰到好处的评价,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相信只要教师做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价,学生就能获得激励性力量,在享受学习快乐的同时取得优异成绩,提升整体素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