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设计进博会仅仅是全球强企业、跨国大公司的展示平台吗?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年以来,连续两届进博会都特辟“创新孵化专区”。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这一展区汇聚了多家初创企业,为国内外展客商,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构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六天会期里,一场场路演在这里进行。
国内初创企业——越凡医疗今年首次来这里参展。第五届进博会开幕首日颁出的首张营业执照,就给了这家在加拿大创立、仅10多年发展历史的小微企业。
连日来,董事长纪华雷带着4名工作人员忙到飞起,“架子上放的企业传单、彩页半天就抢完了,拿来的名片马上发光了,咨询的人太多了,没想到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就那么火爆!”
年11月8日,在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内,越凡医疗展台上资料架的宣传单空空如也。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斯斯图初创企业来进博会,得到什么?纪华雷说,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过多家跨国药企的工作经验,在加拿大生活了近20年,凭借自己学医的底子,再加一群来自硅谷的工科同学,10多年前决定自主创业,专注于医工交叉,主要研发可穿戴医疗设备。
“这次我们在进博会展示的是两款基于靶向神经调节技术的产品,已获得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一款是抗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的手环,一款是治疗偏头痛的电刺激设备,之前我们的产品95%都是出口,在加拿大研发设计,在浙江宁波制造,这一次进博会,我们把销售总部搬来了上海,就落户在青浦西虹桥商务区。”纪华雷说。
谈及为何来进博会,纪华雷表示,这起源于年初的一次路演,“当时我们就收到了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的邀请,前来参加进博会,以往我们都是在进博会‘仰视’跨国大公司,但没想到小微企业也有机会来参加这样的盛会,参展前一个月,进博局和青浦区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有信心扎根于上海。”
纪华雷口中说的“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起源于清华创业园,负责孵化创新科技企业。自从年进博会首次开设“创新孵化专区”以来,启迪之星年年邀请海外“招募”的企业前来参展路演。“去年,我们邀请了9家创新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的已拿到了天使投资,有的在苏州工业园落地,有的在中国拓展了市场,还有的和国内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启迪之星国际合作部总监薛娅菲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今年,“启迪之星”又邀请9家初创企业来到进博会。除医疗企业外,还涵盖了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电子产品、美容护理等领域的企业。极展科技即其中一家受邀于11月9日来进博会“路演”的小微企业,这家来自美国的高科技创新公司专注于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
“北京冬奥会期间,极展科技与安踏运动合作开发的可加热的运动鞋,为冬奥会国家队提供了一种发热雪地运动鞋,最长可以在零下25℃的雪地里持续供热5个小时。”薛娅菲说,极展科技的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发热袜子、内衣、手套等各种贴身的服饰配饰中,功能从基础的发热,拓展到发光、显示、微电流刺激和各种智能健康监测等,目前企业还通过进博会平台,与耐克、迪卡侬等这些大企业开展了更为广泛的合作,未来科技应用前景广泛。
在薛娅菲看来,对于像越凡医疗、极展科技等这类小型的海外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财力和资源都相对有限,进博会为它们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进博会上,它们可以接触到产业上下游企业、政府机构、经销商、综合性平台等,也正是通过进博会,这些小微企业与跨国大企业之间的通路被打通了,业务拓展也变得更为高效和广阔。”
第五届进博会上的创新孵化专区。大企业自己设立孵化器,大手牵小手而对于诸多的跨国企业来说,创新孵化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前来进博会参展的跨国企业之中,不少设立了自己的“创新孵化器”。
拿参展商宝马集团来说,其旗下设立的创新孵化平台——宝马初创车库(bmwstarupgarage)年成立,今年第二次来进博会,邀请了一批海外的初创企业亮相进博会“路演”,都获得了颇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3120.html